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吴茱萸五加

吴茱萸五加,是一种多年生被子植物,也是一味中药药材。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吴茱萸五加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伞形

科:

五加科

族:

多蕊木族

属:

五加属

亚属:

昊茱萸五加组

分布区域:

四川、云南、广…

形态特征

灌木或乔木,高2-12米;枝暗色,无刺,新枝红棕色,无毛,无刺。叶有3小叶,在长枝上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叶柄长5-10厘米,密生淡棕色短柔毛,不久毛即脱落,仅叶柄先端和小叶柄相连处有锈色簇毛;小叶片纸质至革质,长6-12厘米,宽3-6厘米,中央小叶片椭圆形至长圆状倒披针形,或卵形,先端短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或狭楔形,两侧小叶片基部歪斜,较小,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簇毛,边缘全缘或有锯齿,齿有或长或短的刺尖,侧脉6-8对,两面明显,网脉明显;小叶无柄或有短柄。

伞形花序有多数或少数花,通常几个组成顶生复伞形花序,稀单生;总花梗长2-8厘米,无毛;花梗长0.8-1.5厘米,花后延长,无毛;萼长1-1.5毫米,无毛,边缘全缘;花瓣5,长卵形,长约2毫米,开花时反曲;雄蕊5,花丝长约2毫米;子房4-2室,花盘略扁平;花柱4-2,基部合生,中部以上离生,反曲。

果实球形或略长,直径5-7毫米,黑色,有4-2浅棱,宿存花柱长约2毫米。花期5-7月,果期8-10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森林中,海拔1000-33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洱源洋芋山。


分布范围

分布广,西自四川和云南西部,东至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和天台山、江西遂川,北起陕西太白山,南至广西中部象州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


主要价值

药用部位:根皮(吴茱萸五加皮)

药用功能:能祛风湿,解毒消痛,清热泻火

【苗药】山叉叶,补祸莲:叶治皮肤病《湘蓝考》。(来源:《中国民族药志要》,贾敏如、李星炜,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5)

根皮:辛,温。祛风除温,理气化痰。用于风湿痹痛、心气痛,痨咳,吐血,哮喘。(来源:《中国中药资源志要》,中国药材公司,科学出版社,1994)

查看全部

变种

细梗吴茱萸五加(变种)

本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通常有5小叶,小叶片下面脉腋有锈色簇毛,伞形花序的花较少,总花梗较细长,果梗长达3.5厘米。

分布于四川(宝兴、金佛山)、云南(中甸、鹤庆)、广西(象州、资源)、贵州(纳雍)、湖北(恩施、会丰)和江西(铅山)。生于森林中,海拔约2000米。

锈毛吴茱萸五加(变种)

本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下面沿脉密生锈色绒毛或毛脱落变几无毛,总花梗和花梗也常有锈色绒毛。

分布于西藏(卡马河下游、吉隆、波密、察隅、林芝)、云南(中甸、德钦)、四川(峨眉山、宝兴、金佛山)、贵州(凯里)和广西(全州、兴安)。生于森林中,海拔1300-3200米。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瑞丽怒江分水岭。

根皮在西藏供药用,有散风湿、强筋骨,逐瘀活血之效。

查看全部

五加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圆叶南洋参 Fosberg),五加科南洋参属植物,为常绿灌木。和幌伞枫属的区别在于子房5-8室,…
  •  南美天胡荽,俗称香菇草、小金钱草、铜钱草、新香茹草、小香菇草、圆币草、钱币草,…
  • 孔雀木 Lowry et Frodin)又名:手树,属伞形目,五加科常绿观叶小乔木或灌木。…
  • 幌伞枫 Seem.),是五加科幌伞枫属的常绿乔木植物。回羽状复叶,小叶对生,纸质,椭圆形,先端短渐尖,…
  • 细柱五加 S. Y. Hu)是五加科、五加属的灌木植物。高为2-3米,…
  • 变叶树参 Benth.)为五加科树参属下直立灌木,高2-3米。叶片革质或纸质,无腺点,叶形变异大,…
  • 人参是五加科、人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达60厘米;根茎短,主根纺锤形;掌状复叶3~6轮生茎顶,…
  • 洋常春藤是五加科常春藤属的小型灌木植物。其枝蔓细弱而柔软,能攀附在其他物体上。其叶小而密集,…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