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胡菜(学名:Hemistepta lyrata (Bunge) Bunge)是菊科,泥胡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100厘米。茎单生,通常纤细,被稀疏蛛丝毛,基生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期通常枯萎;全部叶大头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倒卵形、长椭圆形、匙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顶裂片大,长菱形、三角形或卵形,全部茎叶质地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最外层长三角形,全部苞片质地薄,草质,内层苞片顶端长渐尖,上方染红色,小花紫色或红色,花冠裂片线形,瘦果小,楔状或偏斜楔形,深褐色,3-8月开花结果。
中国除新疆、西藏外,遍布全国。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南亚及澳大利亚普遍分布。生长在海拔50-3280米的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之。
泥胡菜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单生,很少簇生,通常纤细,被稀疏蛛丝毛,上部常分枝,少有不分枝的。基生叶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花期通常枯萎;中下部茎叶与基生叶同形,长4-15厘米或更长,宽1.5-5厘米或更宽,全部叶大头羽状深裂或几全裂,侧裂片2-6对,通常4-6对,极少为1对,倒卵形、长椭圆形、匙形、倒披针形或披针形,向基部的侧裂片渐小,顶裂片大,长菱形、三角形或卵形,全部裂片边缘三角形锯齿或重锯齿,侧裂片边缘通常稀锯齿,最下部侧裂片通常无锯齿;有时全部茎叶不裂或下部茎叶不裂,边缘有锯齿或无锯齿。全部茎叶质地薄,两面异色,上面绿色,无毛,下面灰白色,被厚或薄绒毛,基生叶及下部茎叶有长叶柄,叶柄长达8厘米,柄基扩大抱茎,上部茎叶的叶柄渐短,最上部茎叶无柄。
头状花序在茎枝顶端排成疏松伞房花序,少有植株仅含一个头状花序而单生茎顶 的。总苞宽钟状或半球形,直径1.5=3厘米。总苞片多层,覆瓦状排列,最外层长三角形,长2毫米,宽1.3毫米;外层及中层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2-4毫米,宽1.4-1.5毫米;最内层线状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7-10毫米,宽1.8毫米。全部苞片质地薄,草质,中外层苞片外面上方近顶端有直立的鸡冠状突起的附片,附片紫红色,内层苞片顶端长渐尖,上方染红色,但无鸡冠状突起的附片。小花紫色或红色,花冠长1.4厘米,檐部长3毫米,深5裂,花冠裂片线形,长2.5毫米,细管部为细丝状,长1.1厘米。瘦果小,楔状或偏斜楔形,长2.2毫米,深褐色,压扁,有13-16条粗细不等的突起的尖细肋,顶端斜截形,有膜质果缘,基底着生面平或稍见偏斜。冠毛异型,白色,两层,外层冠毛刚毛羽毛状,长1.3厘米,基部连合成环,整体脱落;内层冠毛刚毛极短,鳞片状,3-9个,着生一侧,宿存。花果期3-8月。
除新疆、西藏外,遍布全国。生于山坡、山谷、平原、丘陵,林缘、林下、草地、荒地、田间、河边、路旁等处普遍有之,海拔50-3280米。朝鲜、日本、中南半岛、南亚及澳大利亚普遍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我国东部。
泥胡菜是一种野生牧草,尚未见栽培报道。鉴于泥胡菜喜湿
、耐微碱的抗逆性和早春快速生长的特点,具有缓解春季青饲料不足的价值。从1983年起,连续3年在黄河背河洼碱齐耕地上进行了人工播种育草试验。 3年中分别获得亩产342kg、356kg和325kg的干草产量,比对照天然草地,分别平均增加产草量2.7倍、2.8倍和2.5倍,增草效益显著。
泥胡菜莲座期叶片柔软,气味纯正,开花期前茎秆脆嫩,水分多,纤维少,花蕾和幼苗不仅为多数家畜所喜食,而且是人们春季食用的野菜,是猪、禽、兔的优质饲草,全株切碎煮熟喂猪,饲用价值更高。进入结籽期,根出叶老化,茸毛粗硬,叶绿体解体,叶片枯黄,除煮熟喂猪外,多数家畜不再采食。所以,泥胡菜是一种春季短期饲用牧草。另外,全草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功效,可治疗乳腺炎,疔疮、颈淋巴炎、痈肿,牙痛、牙龈炎等病症。
泥胡菜性味苦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祛瘀的功效。治痔漏、痈肿疗疮、外伤出血、骨折。《贵州草药》载“清热解毒,法瘀生肌。”。四川民间用于治疗白内障,疗效较好。
江浙一带清明节有食用青团的习惯,做青团用的野菜一般有三种,泥胡菜、艾蒿、鼠曲草。 泥胡菜氽后色做碧绿,以前常用,今已用的不多见。桐乡、德清一带用泥胡菜与发芽的小麦等原料做成的青色团子叫做甜麦圆子,又叫做甜麦塌饼,每年清明左右都会制作,深受当地人喜爱。
【来源】菊科泥胡菜属植物泥胡菜,以全草入药。四季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扎捆,用时切段。
【性味归经】辛,平。
【各家论述】
1.《质问本草》:煎汤,洗大肠痔漏。
药材基源:为泥胡菜的全草或根。《贵州草药》:清热解毒,祛瘀生肌。
【功能主治】消肿散结,清热解毒。用于乳腺炎,颈淋巴结炎,痈肿疔疮,风疹瘙痒。
清热解毒;散结消肿。主痔漏;痈肿疔疮;乳痈;淋巴结炎;风疹交通规则痒;外伤出血;骨折。
【用法用量】 3~5钱。外用适量,鲜草捣烂敷患处或煎水外洗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性味:味辛;苦;性寒。
采收储藏:夏、秋季采集,洗净,鲜用或晒干。
蒌蒿,又称芦蒿、水蒿、柳蒿、泥蒿、水艾等,为菊科蒿属一种多年生或根茎性地生植物。蒌蒿具清香气味,…
鬼针草,菊科鬼针草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钝四棱形;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无舌状花,…
白莲蒿是菊科蒿属半灌木状草本植物。茎、枝初被微柔毛;叶下面初密被灰白色平贴柔毛;茎下部与中部叶长卵形、三角状卵形或长椭园状卵形;头状花序近球形,下垂; 瘦果窄圆状卵圆形或窄圆锥形;花果期8-10月。白莲蒿别名白蒿、万年珍珠蒿。白莲蒿产于中国山东境内各山地丘陵,现分布中国各地。白莲蒿喜阳、耐干旱,喜凉爽湿润气候,多生长在山地、荒坡及灌木林中。白莲蒿主要繁殖方式为种子繁殖。白莲蒿在药用价值方面,全草均可入药,味苦、辛,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用于胁痛.肠痈,小儿惊风,阴虚潮热,外伤出血。白莲蒿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可作牲畜饲料,羊、骆驼喜食,其次是马,牛多不采食。人们在春夏季采幼嫩的茎叶,洗净,用沸水焯后,可凉拌、炒食或做汤。
万寿菊是菊科万寿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孔雀菊、缎子花、臭菊花、西番菊、红黄草、小万寿菊、臭芙蓉、孔雀草。万寿菊茎近基部分枝。叶羽状分裂,长5-10厘米,宽4-8厘米,裂片长椭圆形或披针形,具锐齿,上部叶裂片齿端有长细芒,叶缘有少数腺体。头状花序单生,径5-8厘米,花序梗顶端棍棒状。总苞长1.8-2厘米,径1-1.5厘米,杯状,顶端具尖齿。舌状花黄或暗橙黄色,长2.9厘米,舌片倒卵形,长1.4厘米,基部成长爪,先端微弯缺。管状花花冠黄色,长约9毫米,冠檐5齿裂。瘦果线形,被微毛;冠毛有1-2长芒和2-3短而钝鳞片。花期7-9月。万寿菊中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广东和云南南部、东南部已归化,国外原产墨西哥。万寿菊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为好。耐移栽,种子发芽适温21-24℃,植株生长适合温度为20-29℃。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的环境,不
红花除虫菊 Worosch.)是菊科匹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25-50厘米。根状茎短。茎直立,单生。…
菊三七 Juel.)是菊科菊三七属高大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根粗大成块状,…
松果菊是菊科松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粗毛,茎直立;叶片生长健壮,基生叶为卵形或三角形,…
六棱菊 Sch.Bip.ex Oliv.)是菊科六棱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密被淡黄色腺状柔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