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尾噪鹛(学名:Garrulax milnei)中型鸟类,体长24~28厘米。头顶至后颈红棕色,两翅和尾鲜红色,眼先、眉纹、颊、颏和喉黑色,眼后有一灰色块斑。其余上下体羽大都暗灰或橄榄灰色。特征极明显,特别是通过鲜红色的头顶、翅和尾。
相似种丽色噪鹛,两翅和尾亦为鲜红色,颏和喉亦为黑色,但头顶不为红棕色,上下体羽亦较棕而少灰色。
喜作喧闹的舞蹈炫耀表演,尾抽动并扑打绯红色的两翼。结群栖于常绿林的稠密林下植被及竹丛中。叫声响亮刺耳,群鸟发出叽喳声。
基本信息
雌雄羽色相似,头顶至后颈红棕色,眼先、颊、眉纹黑色,颊后部和耳羽灰白色或银灰色沾褐色,在头侧形成一块灰色块斑。背橄榄灰色或橄榄绿色,各羽均具黑褐色羽缘;腰和尾上覆羽橄榄绿色或橄榄黄色,两翅小覆羽和中覆羽与背颜色大致相似,初级覆羽黑色,外缘赤红色,大覆羽和飞羽表面概为鲜红色,内翈黑褐色,最内侧次级飞羽内翈具白斑;尾羽表面鲜红色。颏、喉黑色,上胸暗棕褐色或橄榄黄色、具灰色羽缘,下胸、腹等其余下体暗灰褐色,腹隐约具黑端,尾下覆羽近黑色。
虹膜红色或褐色,嘴黑色,脚黑色或紫褐色,趾、爪亦为黑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66~93克,♀67~93克;体长♂220~272毫米,♀238~256毫米;嘴峰♂19~22毫米,♀18~22毫米;翅♂94~106毫米,♀93~102毫米;尾♂108~134毫米,♀110~128毫米;跗蹠♂38~44毫米,♀37~41毫米(瑶山亚种)。 (注:♂雄性;♀雌性)
主要栖息于海拔1500~2500米的常绿阔叶林、竹林和林缘灌丛带,冬季也下到山脚和沟谷等低海拔地区。
常成对或成3~5只的小群活动。性胆怯,善鸣叫,鸣声嘈杂,稍有动静即藏入浓密的灌丛内,常常听其声不见其影。
迁徙:留鸟。
食性:主要以昆虫和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种类主要有土蚕、蝉幼虫、甲虫等昆虫以及蜘蛛等无脊椎动物和草莓、草子、野果等植物性食物。
原生种 赤尾噪鹛地理分布 分布地:中国、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广西、福建。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茂密的常绿阔叶林中,巢多置于林下灌木上或小树上。巢呈杯状,主要由竹叶、枯草和混杂一些细根构成,内垫有竹叶。卵白色、被有少许红褐色或近黑色斑点,卵的大小为28~30毫米×20~21毫米。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505项 赤尾噪鹛)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在原产地被描述为极罕见或稀有物种(del Hoyoet al. 2007)。中国约有100~10,000繁殖对(Brazil 2009)。 赤尾噪鹛在中国种群数量稀少,不常见。
白腹凤鹛是绿鹃科、绿凤鹛属的小型鸟类,体长10-12厘米。上体从头到尾黄绿色,有短的羽冠,…
栗耳凤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枕灰色,头顶有一短的不甚明显的羽冠,…
大草鹛中型鸟类,体长31~34厘米。上体灰色具粗著的黑褐色条纹,腰和尾上覆羽纵纹不明显。颊和耳羽灰色,…
矛纹草鹛是噪眉科、草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5-29厘米。头顶和上体暗栗褐色具灰色或棕白色羽缘。…
大噪鹛:中型鸟类,体长32-36厘米。额至头顶黑褐色,背栗褐色满杂以白色斑点,…
黄喉雀鹛是雀眉科、拟希鹛属小型鸟类,体长11-12厘米。头顶浅黄色具黑色鳞状斑,…
灰头钩嘴鹛,是画眉科钩嘴鹛属的一种,分布于东南亚一带。…
纹喉凤鹛:小型鸟类,体长13-16厘米。头顶和羽冠暗褐色或褐灰色,上体橄榄褐色,飞羽黑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