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腹杜鹃(学名:Cuculus fugax)为杜鹃科杜鹃属的鸟类,俗名棕腹鹰鹃、小鹰鹃。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分布于中国南邻国家以至马来群岛、北抵前苏联、东至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东部、南部等地,多见于常绿林或茂密的山地灌木丛。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爪哇。
基本信息
额灰褐色;颊、眼周、耳羽亮灰色;头顶、后颈、头侧、背和两翅表面石板灰色,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黑褐色,内侧具白色横斑。三级飞羽黑褐色,外侧微沾灰色,翅上覆羽暗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深灰色,基部灰褐色;尾淡灰褐色,具数道黑褐色和浅棕色横斑,以及宽阔的黑色次端斑和棕红色端斑。颏污灰色,喉灰白色。胸、上腹和两胁棕红色,下腹和尾下覆羽白色。
虹膜橙色至朱红色,眼周黄色,上嘴角黑色,基部及下嘴角绿色,脚亮黄色。
大小量度:体重雄性104~117g,雌性120~144g;体长雄性295~322mm,雌性320~323mm;嘴峰雄性20~22mm,雌性21~23mm;翅雄性204~210mm,雌性196~206mm;尾雄性155~185mm,雌性159~164mm;跗跖雄性20~27mm,雌性22~27mm。
栖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缘灌丛地带。活动范围较大,没有固定的栖息地,常在一个地方活动1-2天又移至它处。
世界分布
分布图 不丹、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日本、朝鲜、韩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菲律宾、新加坡、帕劳、泰国、越南。
旅鸟:孟加拉共和国
中国分布
分布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长江流域和以南各省,西至云南、贵州、四川、南至香港和海南岛。
性机警而胆怯,常躲在乔木树上枝叶间鸣叫。鸣声尖锐,似“zhi-wi”声,不断反复鸣叫,有时夜晚也鸣叫。主要以松毛虫、毛虫、尺蠖等昆虫为食。
在中国为夏候鸟,部分为旅鸟和冬候鸟。春季于5月迁来,秋季于9~10月迁走。
繁殖期为5~6月。不营巢,通常产卵于鹟类和鸫类巢中。卵的颜色为橄榄褐色,大小为22.6×16.3mm。
棕腹杜鹃华南亚种
Cuculus fugax nisicolor
棕腹杜鹃指名亚种
Cuculus fugax fugax
棕腹杜鹃华北亚种
Cuculus fugax hyperythrus
棕腹杜鹃菲律宾亚种
Cuculus fugax pectoralis
该物种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黄嘴杜鹃:成鸟体长26-30厘米,体重55-56克。有一条长长的尾巴,上面是棕色,下面是黑色和白色…
褐翅鸦鹃,是鹃形目鸦鹃科鸦鹃属的鸟类。褐翅鸦鹃的身体为黑色;头颈和胸带蓝紫色金属光泽并具黑亮的羽干纹,…
乌鹃:是杜鹃科、乌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尾呈浅叉状,…
走鹃是鹃形目杜鹃科的鸟类。羽衣橄榄褐和白色相间,有条纹。羽冠短而蓬松。眼后皮肤裸露,蓝红相间。腿粗壮,…
褐翅鸦鹃,是鹃形目鸦鹃科鸦鹃属的鸟类。褐翅鸦鹃的身体为黑色;头颈和胸带蓝紫色金属光泽并具黑亮的羽干纹,…
绿嘴地鹃:体形似小鸦鹃,但羽色大致绿灰;嘴绿色,头侧眼的周围有一裸区;后爪弯曲。虹膜赤红色,…
乌鹃:是杜鹃科、乌鹃属的小型鸟类,体长23-28厘米,通体黑色,尾呈浅叉状,…
黑嘴美洲鹃,Coccyzus erythropthalmus,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鸟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