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地皮消

地皮消,中药名。为爵床科植物地皮消Pararuellia delavayana (Baill.)E.Hossain 的全草。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常用于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痈肿疮毒,跌打骨折,外伤感染。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地皮消

别名:

地皮胶、刀口药…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管状花目

科:

爵床科

属:

地皮消属

种:

地皮消

分布区域:

贵州、云南、四川

采收时间:

夏、秋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辛,性凉。


功效

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主治

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痈肿疮毒,跌打骨折,外伤感染。


相关配伍

1、治腮腺炎,气管炎:红头翁9-18g。水煎服。(《玉溪中草药》)

2、治外伤出血,伤口感染:红头翁研末,撒患处。(《玉溪中草药》)

3、治小儿疳积,发热:红头翁3-6g。水煎服。(《玉溪中草药》)

4、治消化不良,腹胀:红头翁3g。研粉,分2次炖鸡蛋服。(《玉溪中草药》)

查看全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研末撒或煎汤洗。


使用注意

《云南中草药》:“忌酸冷、鱼腥。”


采集加工

夏、秋季采收,洗净,切段,晒干。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50cm。根状茎短柱状,白色近肉质,根十数条。叶近基生,密聚成丛;叶柄长约5mm;叶片长圆形至斜倒披针形,长3-13cm,宽2-4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边具圆齿波状,叶上面绿色,下面淡绿色,两面疏被小刺毛;侧脉6-9对,整齐而明显。花葶数条,分枝或不分枝,分枝处各有1对苞片;花淡紫红色,腋生于苞片内;萼5深裂,裂片极狭;花冠管状,上部膨大,宽达1.5cm,冠檐5裂,裂片近相等;雄蕊4,二强。蒴果棒状,长约2cm,基部狭。种子多数,生于果的上部。花期5-7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草丛地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于贵州、云南、四川。


性状鉴别

根茎横生,长1-3cm,直径1-3mm,节密;向下有十余条根,根长2-10cm,直径1-3mm,略肉质。外表面棕黄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棕褐色,中心木部黄白色,易与皮部分离呈裂缝状。气微,味微甜。


相关论述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骨折,淋巴结核,腮腺炎,外伤出血。”


附注

本品为苗族民间草药。

[1-3]

地皮消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