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南紫薇

南紫薇(Lagerstroemia subcostata Koehne.),千屈菜科、紫薇属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4米;树皮薄,灰白色或茶褐色,无毛或稍被短硬毛。叶膜质,矩圆形,矩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通常无毛或有时散生小柔毛,下面无毛或微被柔毛或沿中脉被短柔毛,有时脉腋间有丛毛,蒴果椭圆形,种子有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1-2]

产中国多省区;喜湿润肥沃的土壤,常生于林缘、溪边。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材质坚密,可作家具、细工及建筑用,也可作轻便铁枕木;花供药用,有去毒消瘀之效。

(概述图片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南紫薇

别名:

苞饭花,九荆,…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桃金娘目

科:

千屈菜科

属:

紫薇属

种:

南紫薇

分布区域:

中国、日本

命名者及年代: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可达14米;树皮薄,灰白色或茶褐色,无毛或稍被短硬毛。叶膜质,矩圆形,矩圆状披针形,稀卵形,长2-9(-11)厘米,宽1-4.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阔楔形,上面通常无毛或有时散生小柔毛,下面无毛或微被柔毛或沿中脉被短柔毛,有时脉腋间有丛毛,中脉在上面略下陷,在下面凸起,侧脉3-10对,顶端连结;叶柄短,长2-4毫米。

花小,白色或玫瑰色,直径约1厘米,组成顶生圆锥花序,长5-15厘米,具灰褐色微柔毛,花密生;花萼有棱10-12条,长3.5-4.5毫米,5裂,裂片三角形,直立,内面无毛;花瓣6,长2-6毫米,皱缩,有爪;雄蕊15-30,约5-6枚较长,12-14条较短,着生于萼片或花瓣上,花丝细长;子房无毛,5-6室。

蒴果椭圆形,长6-8毫米,3-6瓣裂;种子有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查看全部

产地生境

产中国台湾、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四川及青海等省区;常生于林缘、溪边。日本琉球群岛也有分布。


生长习性

喜暖湿气候,喜光,略耐阴,喜肥,尤喜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好生于略有湿气之地,亦耐干旱,忌涝,忌种在地下水位高的低湿地方,性喜温暖,而能抗寒,萌蘖性强。紫薇还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对二氧化硫、氟化氢及氯气的抗性较强。


繁殖方式

播种繁殖过程包括种子采集、整地作床、种子催芽处理、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种子采集:紫薇花期为6-9月,花期较长,花果并存,结果先后有序,可在9-11月间,当蒴果由青转褐,个别开始微开裂时采下果序,收集果序基部已成熟的蒴果,去掉果皮,将种子晾晒后放人容器储藏,存放位置要保证通风干燥,储藏时间至次年3月份。

整地作床:紫薇对环境的适应性能较强,耐干旱和寒冷,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栽植在深厚肥沃疏松,土质呈微酸、酸性砂质土壤中生长最好。首先将苗床泥土锄松,播种沟按照宽20-25厘米,深约2-3厘米的规格进行处理。

种子催芽处理:为了使种子发芽整齐,出芽时间快,播种前要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首先要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常用方法是用0.2%的高锰酸钾浸泡1-2天,然后用清水多次冲洗以去除残留的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后将种子放人温度约为45-50℃的温水中浸泡2-3天,浸泡后捞出种子稍微晾干。

播种时间和方法:一般在3-4月播种,播种在室外露地,将种子均匀撒人已平整好的苗床。每隔3-4厘米撒2-3粒左右。播种后覆盖约2厘米厚的细土,约10~14天后种子大部分发芽出土,出土后要保证土壤的湿润度,在幼苗长出2对真叶后,为保证幼苗有足够的生长空间和营养面积,可选择雨后对圃地进行间苗处理,使苗间空气流通、日照充足。生长期要加强管理,6-7月追施薄肥2-3次,夏天防止干旱,要常浇水,保持圃地湿润,但切记不可过多。当年冬季苗高可达到50-70厘米。长势良好的植株可当年开花.冬季落叶后及时修剪侧枝和开花枝.在次年早春时节移植。

嫩枝扦插:嫩枝扦插一般在7-8月进行,此时新枝生长旺盛,最具活力,此时扦插成活率高。选择半木质化的枝条,剪成10厘米左右长的插穗,枝条上端保留2-3片叶子。扦插深度约为8厘米,插后灌透水,为保湿保温在苗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搭建遮阴网进行遮阴,一般在15-20天左右便可生根,将薄膜去掉,保留遮阴网,在生长期适当浇水,当年枝条可达到70厘米,成活率高。

硬枝扦插:硬枝扦插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初枝条发芽前进行。在长势良好的母株上选择粗壮的一年生枝条,剪成10-15厘米长的枝条,扦插深度约为8-13厘米。插后灌透水,为保湿保温在苗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当苗木生长15-20厘米的时候可将薄膜掀开,搭建遮阴网。在生长期适当浇水,当年生枝条可长至80厘米左右。

查看全部

栽培技术

选择办木质化的小苗移植大田,定植前在穴里施足基肥。幼年 南紫薇 树成长期每月施肥一次,并注意摘芽扶干。成株后每年施肥2次,花期施磷为主的复合肥,以利开花繁茂。冬季落叶休眠后修剪一次。剪去残留花枝,果枝,过密枝,病虫枝,并在基部四周施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可促使翌年生长,开花旺盛。病虫害少见。虫害有介壳虫等为害树枝,应及早不杀或喷乐果等农药防治。

地栽:在11月落叶后至第二年3月栽植。栽植时留主干高100-120厘米,剪去上部。待新的春梢生长后选留角度适宜的3-4个主枝,让其开花。

盆栽:用当年老枝插活的成苗进行盆栽是快速培养盆景的好方法。由于紫薇枝条柔软,盆栽的紫薇可适当进行攀扎。一般在春梢生长停止,枝条趋半木质化时进行盘扎和造形,用细棕绳牵引制成各种姿态的盆景。

紫薇喜阳光,生长季节必须置室外阳光处。

春冬两季应保持盆土湿润,夏秋季节每天早晚要浇水一次,干旱高温时每天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以河水、井水、雨水以及贮存2-3天的自来水浇施。

紫薇的花是生长在当年萌发的春梢顶部,萌发力强,树冠不整齐,因此需要进行修剪。

冬季修剪:为保证正常开花,且形成大花序,冬季修剪很重要。地栽的应在主枝定干(拳)高度处剪去当年生的枝条,使翌年抽出壮枝开花;盆栽的首先剪去所有的萌蘖枝、病枯枝、交叉重叠枝,为了美化造型,对其他枝条的饱满顶芽的上方`1厘米处短截,一般只保留5厘米左右。

花后修剪:在夏季开花后应剪去一部分残花,不让其结籽,以减少养分损耗,促进萌发新枝和开花。生长期修剪切忌对春季萌发的新枝进行修剪或短截,否则易造成只长枝不开花。

一般紫薇管理比较粗放。3月上旬应施抽梢肥,氮磷钾结合:5月下旬至6月上旬施一次磷钾肥,以壮枝和催花;7月下旬和9月上旬各施一次花期肥,肥料为饼肥水等。

查看全部

病虫防治

白粉病表现症状: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并且嫩叶比老叶容易被侵染;该病也危害枝条、嫩梢、花芽及花蕾。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白色小粉斑,扩大后呈圆形或不规则形褪色斑块,花受侵染后,表面被覆白粉层,花穗畸形,失去观赏价值。受白粉病侵害的植株会变得矮小,嫩叶扭曲、畸形、枯萎,叶片不开展、变小,枝条畸形等,严重时整个植株都会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施肥,注意排水以免湿度过大;

减少侵染源,结合秋、冬季修剪,消除病枯枝并集中烧毁,生长季节注意及时摘除病芽、病叶和病梢;

植株发病时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几种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煤污病表现症状:植株发病时,在叶片、枝梢上形成黑色小黑斑,后扩大连成片,严重时叶片上覆盖一层薄纸状黑色物,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抑制新梢的正常生长。随着时间的推移,叶片变黄,提早落叶,花芽形成困难。

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安排种植密度,及时修剪病枝和多余枝条,以利于通风、透光从而增强树势,减少发病;

盆栽紫薇用药前可先采取摘除病叶或用清水冲洗叶面霉层的方法;

生长期遭受煤污病侵害的植株,可喷洒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等进行防治。

喷药防治蚜虫、介壳虫等是减少发病的主要措施。适期喷用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80%敌敌畏1500倍液。防治介壳虫还可用10-20倍松脂合剂、石油乳剂等。

褐斑病表现症状:紫薇褐斑病主要危害叶片。叶上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个别呈不规则形,紫褐色至灰褐色,边缘颜色较浅,不清晰,两面生有灰黑色小霉点,当叶面上出现数个病斑后。全叶很快变黄且提前落叶啊。气温高、湿度大及降雨频繁利于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

对紫薇园或行道紫薇进行秋耕,将表层落叶翻入深层土中,以减少下年初侵染源。适时修剪,使其通风透光。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紫薇长斑蚜,又名紫薇棘尾蚜,属同翅目、蚜总科、斑蚜科。

发生危害特点:紫薇长斑蚜以卵在芽腋、芽缝及枝权等处越冬。翌年春天当紫薇萌发的新梢抽长时,开始出现无翅胎生蚜,至6月以后虫口不断上升,并随着气温的增高而不断产生有翅蚜,有翅蚜会迁飞扩散危害。该虫对紫薇的危害年年都会发生,常常是嫩叶的背面布满害虫,危害后新梢扭曲,嫩叶卷缩,凹凸不平,影响花芽形成,并使花序缩短,甚至无花,同时还会诱发煤污病,传播病毒病。

防治方法:

冬季结合修剪,清除病虫枝、瘦弱枝以及过密枝,可以起到消灭部分越冬卵的作用。家庭盆栽的还要尽可能做到枝干光洁,注意清除枝丫处翅裂的皮层,并集中烧毁,以减少越冬蚜卵。

药剂防治:可以喷洒10%蚜虱净可湿性粉剂1500倍掖,或50%杀螟松乳油1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以及8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等,同时可以起到兼治紫薇绒蚧等害虫的功效。

紫薇绒蚧属同翅目绒蚧科,危害紫薇、石榴等花木。

发生危害特点:以雌成虫和若虫在芽腋,叶片和枝条上吮吸汁液为害,常造成树势衰弱,生长不良;而且其分泌的大量蜜露会诱发严重的煤污病,会导致叶片、小枝呈黑色,失去观赏价值,是危害紫薇的主要虫害之一。该虫发生代数因地区而异,一年发生2-4代,以卵或若虫越冬,绒蚧越冬虫态有受精雌虫、2龄若虫或卵等,各地不尽相同;通常是在枝干的裂缝内越冬。每年的6月上旬至7月中旬以及8中下旬至9月份为若虫孵化盛期,绒蚧在温暖高湿环境下繁殖快,干热对它的发育不利。

防治方法:

加强检疫,防止病原流人,合理施肥,增强植株抗虫能力,保持通风、透光,避免植株密度过大,结合冬季、早春修剪将虫枝集中烧毁。虫口数量小时,可进行人工刮除。

药剂防治。冬季喷施10-15倍的松脂合剂或40-50倍的机油乳剂1-3次,消灭越冬代雌虫;发芽前,喷施3-5度石硫合剂或3-5%柴油乳剂消灭越冬代若虫;若虫是防治关键,首先对出土的初孵若虫,早春在树根周围土面喷撒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抓住孵化盛期介壳尚未增厚,药剂容易渗透的关键时期,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选用40%氧化乐果乳剂,80%敌敌畏乳剂,50%辛硫磷乳油,25%亚胺硫磷乳剂1000-1500涪液均匀喷撒。

查看全部

主要价值

建材

材质坚密,可作家具、细工及建筑用,也可作轻便铁枕木;

药用

花供药用,有去毒消瘀之效。

查看全部

千屈菜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