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绿翅金鸠

绿翅金鸠,鸟名,为鸠鸽科金鸠属的鸟类,俗名绿背金鸠。分布于自印度、斯里兰卡、经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东达菲律宾群岛、向南经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伊里安岛以至澳大利亚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极南部、包括台湾、海南等地,一般栖息于山地及山沟等处。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安波那。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绿翅金鸠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鸽形目

亚科:

鸠鸽科

属:

金鸠属

种:

绿翅金鸠

分布区域:

澳大利亚以及中…

外形特征

中等体型(25厘米)、尾甚短的地栖型斑鸠。下体粉红,头顶灰色,额白,腰灰,两翼具亮绿色。雌鸟头顶无灰色。飞行时背部两道黑色和白色的横纹清晰可见。 虹膜-褐色;嘴-红色,嘴尖橘黄;脚-红色。

叫声:深柔哀婉的拖长双音tuk-hoop,重音在第二音节。

性别也可根据其行为判断,雄鸟经常边叫边点头,雌鸟则无此行为表现。

查看全部

分布地区

常见,指名亚种于华南的热带区,从云南南部、广西、海南岛、广东至台湾南部及西藏东南部的低地及山麓的原始林及次生林。 印度次大陆至澳大利亚。


生活习性

通常单个或成对活动于森林下层植被浓密处。极快速地低飞,穿林而过,起飞时振翅有声。饮水于溪流及池塘。


亚种分类

绿翅金鸠指名亚种(学名:Chalcophaps indica indica)。分布于克什米尔、印度、尼泊尔、不丹、孟加拉、缅甸、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群岛以及中国大陆的中国极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尼西亚。


保护级别

《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鸟类》中列为易危种。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鸠鸽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山斑鸠,是鸽形目鸽鸠科斑鸠属鸟类,又名金背斑鸠、棕背斑鸠、山鸠、金背鸠、麒麟斑、麒麟鸠、东方斑鸠、绿斑鸠、山鸽子。山斑鸠颈侧具明显黑白色条纹的块状斑,上体深褐色、具扇贝状斑纹,羽缘棕色,尾羽近黑色,下体多偏粉色。虹膜黄色,喙灰色,脚粉色。山斑鸠是留鸟,在中国常见且分布广泛。此外,还分布于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印度、日本等国。栖息于针阔混交林、季风常绿阔叶林、果园及农耕区,多成对活动于开阔农耕区、村舍、寺院周围及防火林带。取食于地面,主要觅食植物种子、果实、嫩芽等,也吃昆虫。山斑鸠飞翔时鼓翼快速,叫声为反复而低沉的“咕咕咕”声。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林中树上,通常一年繁殖2窝,窝卵数2枚,由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8~19天。山斑鸠的肉、卵可食,肉入药可益气明目、强筋壮骨,治久病气虚、衰弱无力、两目昏暗等病症。山斑鸠啄食杂草种子,对农田清除杂草有益;但有时也刨食农作物及树的种子。山斑鸠
  • 火斑鸠,是鸽形目鸠鸽科斑鸠属的鸟类动物。火斑鸠全长约21-24厘米,雄鸟头顶和后颈蓝灰,颏和上喉蓝白,…
  • 红翅绿鸠是鸽形目,鸠鸽科,绿鸠属的一种中型鸟类,体长约28-33厘米,体重约200-340克。…
  • 欧斑鸠体长27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粉褐色斑鸠。颈侧具多黑白色细纹的斑块,翼覆羽深褐,…
  • 珠颈斑鸠,别名花斑鸠、珍珠鸠、花脖斑鸠、鸪鹪,是鸠鸽科副斑鸠属鸟类。体型中等,体长27~34cm,…
  • 斑尾林鸽,是鸠鸽科鸽属的鸟类,共6个亚种,是欧洲同属鸟类中身材最大的一种。成鸟雌雄同色。…
  • 哀鸽,又名“泣鸽、哀鸠”,是鸠鸽科哀鸠属的鸟类动物。体形修长,全身羽毛为浅灰褐色,翅膀下部颜色较浅,…
  • 珠颈斑鸠,别名花斑鸠、珍珠鸠、花脖斑鸠、鸪鹪,是鸠鸽科副斑鸠属鸟类。体型中等,体长27~34cm,…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