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鹲(学名:Phaethon aethereus)体长约1000毫米,因嘴为红色而得名。形长的中央尾羽白色,长约体长的1/3;嘴红色,大而直,长55-60毫米;眼先有1黑斑,经眼后延至颈,形成1条宽阔的贯眼纹;背具黑色横斑;初级飞羽黑,内翈具宽阔白缘,因嘴红色而得名。除繁殖季节登陆产卵育雏外,其余时间均在海洋上飞翔。有时长期跟随渔船飞行,于桅杆上歇息。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飞鱼、乌贼为食,亦吃甲壳类动物。分布于整个热带海洋。
基本信息

红嘴鹲属中型海鸟。体长约46厘米(不包括尾部飘带),全长约105厘米,翼展99-106厘米,体重700克。中央尾羽延长,形长的中央尾羽白色,长约体长的1/3;嘴红色,大而直,长55-60毫米;眼先有1黑斑,经眼后延至颈,形成1条宽阔的贯眼纹;背具黑色横斑;初级飞羽黑,内翈具宽阔白缘。具全蹼,四趾均朝前;嘴下常有发育程度不同的喉囊。
成鸟上体具横斑及尾部的白色飘带为特征。幼鸟/亚成鸟与白尾鹲及红尾鹲的区别在上体具致密的细横纹,及特征性的宽阔过眼纹延至颈后成后颈圈。
虹膜深色;嘴红色;脚偏黄,蹼黑色。

红嘴鹲除繁殖季节登陆产卵育雏外,其余时间均在海洋上空高高飞翔,甚优雅。取食时先停在空中振翼然后两翼半合猛扎入水,捕食动作似憨鲣鸟。有时长期跟随渔船飞行,于桅杆上歇息。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飞鱼、乌贼为食,亦吃甲壳类动物。在巢区及环绕船只飞行时发出响亮尖叫。

分布于安圭拉、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哈马、巴巴多斯、博内尔、圣尤斯特歇斯和萨巴、巴西、佛得角、开曼群岛、智利、中国、哥伦比亚、古巴、库拉索岛、吉布提、多米尼克、多明尼加共和国、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埃及、萨尔瓦多、厄立特里亚、法属圭亚那、格林纳达、瓜德罗普岛、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海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马尔代夫、毛里塔尼亚、墨西哥、蒙特塞拉特、阿曼、巴基斯坦、巴拿马、秘鲁、葡萄牙、波多黎各、卡塔尔、圣赫勒拿、阿森松岛、特里斯坦 - 达库尼亚群岛、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马丁岛(法属)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圣马丁岛(荷属)、索马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维尔京群岛、也门。
旅鸟:安哥拉、百慕大、哥斯达黎加、法属波利尼西亚、加蓬、冈比亚、印度、以色列、牙买加、约旦、科威特、马达加斯加、马来西亚、毛里塔尼亚、缅甸、荷兰、塞舌尔、南非、西班牙(加那利群岛)、斯里兰卡、苏丹、英国、美国(夏威夷岛)、越南。
产地不确定:巴林、伯利兹、贝宁、喀麦隆、刚果民主共和国、科特迪瓦、赤道几内亚、加纳、危地马拉、圭亚那、洪都拉斯、伊拉克、利比里亚、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苏里南、多哥、西撒哈拉。 红嘴鹲分布图

红嘴鹲3月末至4月初到海岛岸边岩石上或岩缝中产卵,每次1枚。卵白色,具褐色斑纹;大小为(54.5-64.0)毫米×(41.3-48.1)毫米。

中文名称
学 名
1.
红嘴鹲指名亚种
Phaethon aethereus aethereus
2.
红嘴鹲红海亚种
Phaethon aethereus indicus
3.
红嘴鹲加勒比海亚种
Phaethon aethereus mesonauta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蓝翅希鹛,是画眉科、希鹛属的鸟类。蓝翅希鹛为小型鸟类,体长约13-16厘米,两性相似,…




鸳鸯是鸭科鸳鸯属动物。鸳鸯体长约44.5厘米 ;头、背呈灰褐色;颊、嘴基、喉白色,上体余部橄榄褐色,…




棕脸鹟莺:体长10厘米,是一种色彩亮丽而有特色的莺鸟。头栗色,具黑色侧冠纹。上体绿,腰黄色。下体白,…




蓝矶鸫是雀形目鸫科矶鸫属鸟类。蓝矶鸫雄鸟通体普蓝色,头顶和背较为辉亮,…




沙鸡,是鸟纲鸽形目沙鸡科动物,又称沙半鸡、毛腿沙鸡、隐士鸟、寇雉,俗称半翅、杀半万,维吾尔名奇勒。…




灰胸鹪莺:体长12厘米,是一种体型略小的灰褐色鹪莺。具略长的凸形尾。繁殖期成鸟:上体偏灰,…




田雀鹀属雀形目、鹀科,是一种小型鸣禽,鸟体小巧玲珑,圆圆的头和长长的翅膀,喙短为圆锥形,与雀科的鸟…




林鹬体长约20厘米,体型略小,纤细,褐灰色,腹部及臀偏白,腰白。上体灰褐色而极具斑点;眉纹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