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长嘴钩嘴鹛

长嘴钩嘴鹛(学名:Pomatorhinus hypoleucos),是画眉科钩嘴鹛属的一种,该物种的保护状况被评为无危。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Arrakan。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长嘴钩嘴鹛

别名:

长嘴嘈杂鸟、长…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雀形目

科:

画眉科

属:

钩嘴鹛属

种:

长嘴钩嘴鹛

外形特征

长嘴钩嘴鹛的平均体重约为80.0克。

体大(27厘米)的褐色钩嘴鹛。嘴色深,褐色耳羽的后方具锈色块斑。亚种tickelli 的眼后具白色的长眼纹,颏、喉及胸中心白色,胸侧及两胁烟褐而具白色纵纹,尾下覆羽棕色。亚种hainanus多橄榄色。

虹膜-褐色;嘴-灰褐;脚-绿灰。

叫声:响亮清晰的唿唿三声hu-hu-pek,有时两只鸟对唱则音调复杂。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地包括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低地林、亚热带或热带的湿润山地林和亚热带或热带的(低地)干燥疏灌丛,一般栖息于常喜于常绿森林的稠密的下木中及广泛沼泽地的竹丛和甘蔗丛间。


分布范围

分布于缅甸、孟加拉国、老挝、中国大陆、越南、印度、泰国、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全球活动范围约为789,000平方千米。

印度东北部至中国南方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甚罕见的留鸟。亚种tickelli于云南南部、广西及广东;亚种hainanus于海南岛。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栖于常绿林及混交林的竹丛及林下灌丛。高可至海拔1200米。


亚种分化

长嘴钩嘴鹛海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hypoleucos hainanus),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

长嘴钩嘴鹛西南亚种(学名:Pomatorhinus hypoleucos tickelli)。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缅甸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广西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缅甸Tenasserim。

查看全部

画眉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条纹噪鹛是画眉科、噪鹛属中型鸟类,体长28-32厘米。头具短的羽冠,上体栗褐色,飞羽外翻蓝灰色。…
  • 山噪鹛是雀形目噪鹛科噪鹛属鸟类。成鸟整个上体沙褐色,头顶较暗,眼先灰白色且缀黑色羽端,…
  • 红头穗鹛是雀形目画眉科伪穗鹛属鸟类。成鸟额至头顶或至枕部为棕红色;额基和眼先淡灰黄色;眼圈隐隐泛黄白色;颊和耳羽灰黄色缀有橄榄褐色;其余上体连同翼和尾的表面为橄榄绿褐色;飞羽和尾羽暗褐色,外缘沾茶黄色;下体颏、喉和胸浅灰黄色,具细黑羽干纹;腹和尾下覆羽橄榄褐绿色;腋羽和翼下覆羽淡灰黄色;虹膜棕红色;上喙角褐色,下喙暗黄色;脚黄褐色。红头穗鹛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地区;在中国分布于秦岭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包括长江流域、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栖息于山地森林中。常单独或成对活动,有时也结小群或与棕颈钩嘴鹛等其他鸟类混群,在林下灌丛间来回跳跃穿梭。主食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膜翅目、双翅目和半翅目等昆虫,偶食少量植物种实。繁殖期在4-7月,营巢于茂密灌草丛或竹丛中。窝卵数4-5枚,卵白色且具棕斑,雏鸟晚成;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共同育雏。红头穗鹛为食虫益鸟,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
  • 蓝翅希鹛,是画眉科、希鹛属的鸟类。蓝翅希鹛为小型鸟类,体长约13-16厘米,两性相似,…
  • 栗耳凤鹛,雌雄羽色相似。额、头顶至枕灰色,头顶有一短的不甚明显的羽冠,…
  • 褐胁雀鹛,是莺科、雀鹛属的鸟类。褐胁雀鹛是小型鸟类,体长13-15厘米。头顶棕褐色,…
  • 画眉,是雀形目噪鹛属一种鸣禽,别名为文武鸟、金画眉。成年画眉体长为21~25cm,体重为49~75g,…
  • 灰腹噪鹛是画眉科、噪鹛属鸟类。中型鸟类,体长21-25厘米。额黑色,头顶黑或灰色,眼先、脸白色。…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