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叶乌桕,落叶灌木或乔木,喜阳光,生于坡地树丛。可以指示钙质土。可入药。
基本信息
灌木或乔木,高3-12米,全部无毛;小枝粗壮而节间甚短。叶互生,厚,近革质,叶片近圆形,长5-11厘米,宽6-12厘米,顶端圆,稀凸尖,亦偶有不同深浅的凹缺者,基部圆、截平至微心形,全缘,腹面绿色,背面苍白色;中脉在背面显著凸起,侧脉10-15对,从中脉平展发出或略向上弯拱,离缘4-6毫米网结,网脉明显;叶柄圆柱形,纤细,长3-7厘米,顶端具2腺体;托叶小,腺体状,长常为宽的1/2。花单性,雌雄同株,密集成顶生的总状花序,雌花生于花序轴下部,雄花生于花序轴上部或有时整个花序全为雄花。雄花:花梗圆柱形,长1-3毫米;苞片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2毫米,顶端锐尖,边缘流苏状,基部两则各具1腺体,每一苞片内有3-6朵花;小苞片狭卵形,长和宽近相等约0.8毫米,顶端撕裂状;花萼杯状,3浅裂,裂片圆,有细齿;雄蕊2枚,罕为1或3枚,花药圆形,花丝极短。雌花:花梗比雄花的粗壮,长约2毫米,苞片与雄花的相似,每一苞片内仅有1朵花;花萼3深裂几达基部,裂片阔卵形,宽1-1.2毫米,顶端短尖,边缘具细齿;子房卵形,花柱3,基部合生,柱头外卷。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 5厘米;分果爿木质,自宿存的三角柱状的中轴上脱落;种子久悬于中轴上,扁球形,直径约5毫米,顶端具一雅致的小凸点,腹面具1纵棱,外面薄被蜡质的假种皮。花期4-6月。
原形态
圆叶乌桕 灌木或乔木,高达12m。小枝灰白色。叶互生;叶柄长3-7cm,顶端有2腺体;叶片革质,近圆形,长5.5-11cm,宽6-12.5cm,先端圆而有一小凸尖,或有不同深浅凹缺,基部近圆形,全缘。穗状花序顶生;单性,雌雄同序,无花瓣及花盘;雄花花萼杯状,2-3齿状裂,雄蕊2,稀1-3;雌花少数,着生于花序的下部,萼片3,子房卵形,3室,花柱3,中部以下合生。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种子近三角形,外面被蜡质层。花期5-9月,果期7-11月。
性状
性状鉴别 :叶近圆形,革质,长5.5-11cm,宽6-11.5cm,基部近圆形,先端圆而有小凸尖;叶柄长3-7cm,顶端有2腺体。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5cm,表面紫褐色。内含种子3枚,种子近三角形,外面被蜡质层。气微,味苦涩。
喜生于阳光充足的石灰岩山地,为钙质土的指示植物。
国内分布: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产湖南。
国外分布:越南北部也有。
功能主治
【性味】辛;苦;凉
【归经】肺;肝经
【功能主治】解毒消肿;杀虫。主蛇伤;疥癣;湿疹;疮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叶,用于风毒,蛇咬伤。果实:用于疮毒、疥癣、湿疹、蛇咬伤。
【摘录】《中华本草》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拼音名】Yuán Yè Wū Jiù
【英文名】root-bark of Roundleaf Tallowtree
【别名】妹妔。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圆叶乌桕的叶或果实。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apium rotundifolium Hemsl.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叶,鲜用或晒干。果熟时采摘,晒干或鲜用。
南欧大戟是大戟科、大戟属的植物。分布在澳大利亚、台湾岛、美洲、亚洲以及中国大陆的香港、福建、广西、云南、广东等地,一般生长在屋旁、路旁和草地,是一种常见的杂草[1],已由人工引种栽培。在欧洲,南欧大戟一直被当作一种民间草药,用于治疗皮肤病、哮喘和癌症等。南欧大戟的汁液提取物中一种代号为PEP005的物质可用于治疗非色素瘤皮肤癌。
希陶木
海漆是大戟科海漆属植物,常绿乔木,高2-3米,稀有更高;枝无毛,具多数皮孔。叶互生,厚,近革质,…
喷火龙,日本任天堂公司发行的掌机游戏系列《宝可梦》和根据它改编的动画《宝可梦》中登场的虚构角色怪兽…
贝信麒麟是大戟科大戟属多肉植物,拉丁学名是Euphorbia poissonii Pax,…
铁海棠为大戟科大戟属蔓生灌木植物;茎多分枝,具纵棱,呈旋转状;叶互生,…
木薯,为大戟科木薯属的一种直立灌木,又名木番薯、树薯。木薯高1.5-3米;块根圆柱状。叶纸质,…
鸡骨香,中药名。为大戟科巴豆属植物鸡骨香Croton crassifolius Geis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