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豆(学名:Crotalaria albida Heyne ex Roth)是豆科、猪屎豆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常木质,体高可达80厘米;植株或上部分枝,托叶细小,刚毛状,早落;单叶,叶片倒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先端钝或圆,基部楔形,上面绿色,下面暗灰色,叶柄近无。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苞片丝状,小苞片与苞片同形,生萼筒基部;花萼二唇形,上面二萼齿宽大,下面三萼齿披针形,花冠淡黄色,旗瓣椭圆形,冀瓣长圆形,龙骨瓣弯曲,子房无柄。荚果短圆柱形,5月至12月开花结果。
分布于中国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中南半岛、南亚及太平洋诸岛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00-2800米的荒地路旁及山坡疏林下。
响铃豆可供药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关节肿痛等症。用于抗肿瘤有效,主要对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多年生直立草本,基部常木质,体高30-60 (-80)厘米;植株或上部分枝,通常细弱,被紧贴的短柔毛。托叶细小,刚毛状,早落;单叶,叶片倒卵形、长圆状椭圆形或倒披针形,长1-2.5厘米,宽0.5-1.2厘米,先端钝或圆,具细小的短尖头,基部楔形,上面绿色,近无毛,下面暗灰色,略被短柔毛;叶柄近无。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有花20-30朵,花序长达20厘米,苞片丝状,长约1毫米,小苞片与苞片同形,生萼筒基部;花梗长3-5毫米;花萼二唇形,长6-8毫米,深裂,上面二萼齿宽大,先端稍钝圆,下面三萼齿披针形,先端渐尖;花冠淡黄色,旗瓣椭圆形,长6-8毫米,先端具束状柔毛,基部胼胝体可见,冀瓣长圆形,约与旗瓣等长,龙骨瓣弯曲,几达90度,中部以上变狭形成长喙;子房无柄。荚果短圆柱形,长约10毫米,无毛,稍伸出花萼之外;种子6-12颗。花果期5月至12月间。
生长在海拔200-2800米的山坡疏林下、 荒地路旁、山坡草丛、灌丛中或岩石上。 响铃豆
分布于中国安徽、江西、福建、湖南、贵州、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中南半岛、南亚及太平洋诸岛也有分布。
播种时间:一般4-6月都可播种,早播产量高,特刖是留种地,更应注意早播。但播种过早了,气温较低,出土缓慢,如遇雨水多,会造成种子腐烂。比较适宜的是在5月上旬播种,比4月份播的生长快,即使留种,病虫害也比较少。
播种量和播种方法:播种方法和播种量与利用的目的和土壤肥瘦有关。土壤肥的要种得稀,土壤瘦的要稍密,一般每亩播种0.75-1千克。割青作肥料的宜条播,留种的宜点播。另外,响铃豆虽是一种耐瘠和生长迅速的夏季绿肥,但在幼苗期生长缓慢,为了促使幼苗生长迅速,最好每亩能施用500千克土杂肥或5千克过磷酸钙作基肥,收到以小肥换大肥的良好效果。
及时中耕除草:响铃豆的中耕管理必须及时,特别是在苗期,很易被杂草压制,严重地影响响铃豆的生长。中耕不及时,生长量能相差一半。
响铃豆可供药用,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跌打损伤,关节肿痛等症。用于抗肿瘤有效,主要对鳞状上皮癌,基底细胞癌疗效较好。
响铃豆产量高,肥效好:由于响铃豆的植株高、叶大、分枝多,因而产量比较高,每亩割青一股可达1500千克,高的可达2500千克。其鲜茎叶合氮0.473%(含水78%),每50千斤鲜茎叶相当于5千克菜籽饼或1.2千克硫酸铵。间种并施用响铃豆的茶树植株比不间种的要高6.7厘米,油桐间种比不间种的高21.75厘米。
适应性强,栽培简单:由于响铃豆具有耐瘠、耐旱、耐酸等特点,因而在一般土地上都可种植。且在管理上也比较简单,苗出齐后,一股只要管理2次就行了。留种也比较容易,种子繁殖系数高,一般间种的每亩地可留种子25-30千克,高的可达50千克以上。
可以改善土壤性质:林地种植和施用绿肥响铃豆以后,由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改善了土壤性质,土壤由棕黄色变为褐色,由粘重板结变为疏松,因而增进了土壤蔷水保把能力,除对林木根系生长有利外,还可节省耕作用工。种植响铃豆,又可抑制杂草生长,减少林地肥水消耗,井可节省除草用工。
成本低,肥源可靠:可根据土地用肥情况,需要多少种多少,掌握主动权,可以较有效把握地按照季节及时施用。
猪屎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猪屎豆Crotalaria pallida Ait.的全草。…
四棱猪屎豆
大托叶猪屎豆是豆科、猪屎豆属直立高大草本植物,体高可达150厘米;茎枝圆柱形,托叶卵状三角形,单叶…
响铃豆是豆科、猪屎豆属多年生直立草本植物,基部常木质,体高可达80厘米;植株或上部分枝,托叶细小,…
又名:响铃草,荷猪草,黄花野百合 ,多年生草本,根长达60厘米以上。为豆科植物假地蓝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羊屎蛋是豆科、猪屎豆属植物野百合的别名。
光萼猪屎豆,,又名南美猪屎豆,为豆科猪屎豆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大猪屎豆是豆科、猪屎豆属直立灌木状草本植物,粗壮,高可达1.5米。茎、枝圆柱形,髓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