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尤加利

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常绿高大乔木,约六百余种。 常绿植物,一年内有周期性的枯叶脱落的现象,大多品种是高大乔木,少数是小乔木,呈灌木状的很少。树冠形状有尖塔形、多枝形和垂枝形等。单叶,全缘,革质,有时被有一层薄蜡质。叶子可分为幼态叶、中间叶和成熟叶三类,多数品种的叶子对生,较小,心脏形或阔披针形。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尤加利

别名:

桉树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桃金娘目

科:

桃金娘科

属:

桉属

分布区域:

澳洲

平均高度:

公尺

形态特征

密荫大乔木,高20米;树皮宿存,深褐色,厚2厘米,稍软松,有不规则斜裂沟;嫩枝有棱。幼态叶对生,叶片厚革质,卵形,长11厘米,宽达7厘米,有柄;成熟叶卵状披针形,厚革质,不等侧,长8-17厘米,宽3-7厘米,侧脉多而明显,以80度开角缓斜走向边缘,两面均有腺点,边脉离边缘1-1.5毫米;叶柄长1.5-2.5厘米。

伞形花序粗大,有花4-8朵,总梗压扁,长2.5厘米以内;花梗短、长不过4毫米,有时较长,粗而扁平;花蕾长1.4 -2厘米,宽7-10毫米;蒴管半球形或倒圆锥形,长7-9毫米,宽6-8毫米;帽状体约与萼管同长,先端收缩成喙;雄蕊长1-1.2厘米,花药椭圆形,纵裂。

蒴果卵状壶形,长1-1.5厘米,上半部略收缩,蒴口稍扩大,果瓣3-4,深藏于萼管内。花期4-9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阳光充足的平原、山坡和路旁。全年可采叶。中国南部和西南部都有栽培。树干高,根系发达,蒸腾作用也大,号称抽水机,容易造成土壤沙化,不利于其他植物生长。一般能生长在年降水量500毫米的地区,年降水量超过1000毫米生长较好。

适生于酸性的红壤、黄壤和土层深厚的冲积土,但在土层深厚、疏松、排水好的地方生长良好。主根深,抗风力强。多数根颈有木瘤,有贮藏养分和萌芽更新的作用。一般造林后3~4年即可开花结果。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绝大多数生长在澳洲大陆,少部分生长于邻近的新几内亚岛、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群岛。19世纪引种至世界各地,截至2012年,有96个国家或地区有栽培。主要分布中心在大洋洲,在中国的福建、广西、广东、云南和四川等地有一定数量的分布。种类多、适应性强、用途广。它的生长环境很广,从热带到温带,有耐﹣18℃的二色桉、冈尼桉及耐﹣22℃的雪桉。从滨海到内地,从平原到高山(海拔2000m),年降水量250-4000mm的地区都可生长。其体形变化也大,包括世界罕见的树高百米的大树,也有矮小并多干丛生的灌木,还有一些既耐干旱又耐水淹的树种。

尤加利


繁殖方法

用播种、嫁接、扦插和茎尖组织培养等方法繁殖。


栽培技术

通常是以人工为主,机械化整地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对整地效率、效果的提高有明显的效果。但是,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消除杂草的过程中也消灭了不少有益生物。整地能够改善土壤的理化特性,让土壤变的通透,有效的清除杂草,增强土壤蓄水能力,对板结的土壤进行整地效果尤为明显。在幼林阶段,整地可以增加土壤肥料的转换率,减少根系生长阻力,从而提高幼苗的生长速度。

栽植密度对最终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而挖坑则决定了最终栽培密度。在挖坑时,要根据速生的种植年限和品种生长特性来决定挖坑间距,保证生长中具有合理的通透性,还要避免因栽植密度过小而浪费土壤肥力。通常,挖坑密度可为行株距3m×2m,品字形排列。

速生生长速度快,对肥料的需求也较高,因此,合理施肥对提高生长速度十分关键。在施肥时,一定要把握一个基本原则:在满足生长的前提下追求最小的肥料使用量。因此,在研究施肥技术时不但要研究施肥具体方法,还要确定植株所需肥料。

首先,要重视基肥使用,基肥通常是发酵后的城市生活垃圾或厩肥,这些肥料具有缓释性,因此可在种植前1个月施肥,在回填土时还可以穴施的方式将铵磷钾肥与有机肥混合施人。需要注意的是,幼苗期的根系比较脆弱,要避免肥料直接接触幼苗根系,导致烧根。速生前3年需要的肥力较多,可在首次施肥后40天进行首次追肥,若前期施肥中含氮量较多,则可适当延后首次追肥时间。以后的追肥要依据长势,尤其是树冠郁闭程度来决定追肥时机与追肥量。此外,为避免林间杂草争夺肥力,须进行及时的除草作业。

在整地并实施基肥后,要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春季温度适宜,雨水充沛,树苗成活率较高,是较为理想的造林时间。在种植时,首先要选择健壮的幼苗,并进行防病、防虫处理,保持幼苗湿润,在种植时做到脱袋、深栽、压实。其后,应根据树苗的成活率进行补栽。

按树苗在栽植成功后的3~6个月内,长势还较弱,为保证幼苗能有充足的光照和养分,要注意清除杂草,避免其与树苗竞争生长元素,且春季正是杂草生长旺季,除草是必须工作。同时,为保证土壤肥力的释放,还要进行松土作业,在作业时应注意与树苗根部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伤害根部末端。

查看全部

桉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