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黄嘴角鸮

黄嘴角鸮(学名:Otus spilocephalus):小型鸟类,体长18-21厘米。的茶黄褐色角鸮。眼黄色,嘴奶油色,特征为无明显的纵纹或横斑,仅肩部具一排硕大的三角形白色点斑。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有时也到山脚林缘地带。夜行性,在夜晚和黄昏活动,白天多躲藏在阴暗的树叶丛间或洞穴中。以鼠类、蜥蜴、大的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印度次大陆的东北部、中国南部、东南亚、苏门答腊及北婆罗洲。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黄嘴角鸮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鸮形目

科:

鸱鸮科

属:

角鸮属

种:

黄嘴角鸮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黄嘴角鸮耳羽簇相当显著,颜色为棕褐色而具窄的黑色横斑,面盘亦为棕褐色,横斑黑色,下缘缀有白色。上体包括两翅和尾上覆羽大都棕褐色,缀以黑褐色虫蠹状细纹;后颈无领圈或领圈不明显;肩羽外翈白色,近尖端处黑色,并在肩部形成一道白色块斑。小翼羽暗棕褐色,外翈有4道浅黄色斑。初级飞羽暗棕褐色,内翈近基处有浅黄色斑,外翈为浅棕栗色,除第一枚有浅栗色横斑外,第二至第七枚有白色与栗色相间横斑,其余飞羽外翈栗色,内翈暗棕褐色;尾下覆羽暗棕栗色而有细小横斑。尾棕栗色,有6道近黑色横斑。下体灰棕褐色,有白色、浅黄白色、灰色和棕色等十分斑杂的虫蠹状细斑和暗色纵纹;腹中部近棕白色,到肛区为近白色,亦具灰褐色虫蠹斑。

虹膜黄色,嘴角黄色,跗蹠灰黄褐色。

大小量度:体长180-210毫米;嘴峰♂18-19毫米,♀19毫米;翅♂140-152毫米,♀147-153毫米;尾♂75-90毫米,♀80毫米;跗蹠♂28-29毫米,♀28-29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中,有时也到山脚林缘地带。


分布范围

分布于孟加拉国、不丹、柬埔寨、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和越南。

中国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海南、广西和云南等地。 分布图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留鸟。夜行性,主要在夜晚和黄昏活动,白天多躲藏在阴暗的树叶丛间或洞穴中。多单独或成对活动。主要以鼠类、蜥蜴、大的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鸣声为连续上扬的双音节哨音,似‘嘘、嘘-嘘、嘘-’声。


繁殖方式

繁殖期在4-6月。通常营巢于天然树洞或啄木鸟废弃的洞中。每窝产卵通常3-4枚,有时多至5枚和少至2枚。卵的大小为31-34毫米×27-29毫米,平均32毫米×28毫米。


亚种分化

[2-3]


保护现状

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中国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1995年列入附录Ⅱ。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角鸮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 ,鸱鸮科小鸮属的一种鸟类。…
  • 林雕鸮,鸱鸮科生物,大型鸮类,体长约63厘米。外形和雕鸮相似,但体型较小,头上耳簇羽显著,呈黑白二色。…
  • 鬼鸮是鸟纲鸱鸮科的鸟类, 全长23-26厘米。共有6个亚种。雌雄羽色相同。额、头顶及枕部褐色,…
  • 长尾鸮体长35-40厘米,体重247-375克,是一种中等大小及夜间活动的猫头鹰,是猛鸮属下的唯一…
  • 雪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雪鸮属鸟类,又名白鸮、白猫头鹰。头圆而小,…
  • 长耳鸮是鸱鸮科、耳鸮属鸟类。体长33-40厘米,体重208-326克。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林地鸮,…
  • 灰林鸮是鸱鸮科、林鸮属鸟类。体长约40厘米;头大而圆,没有耳羽,面盘明显,橙棕色或黑褐色;上体暗灰色,…
  • 褐林鸮是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