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苦树

苦树(学名:Picrasma quassioides (D. Don) Benn.) 是苦木科苦树属植物。落叶乔木,高可达10余米;树皮紫褐色,全株有苦味。叶互生,卵状披针形或广卵形,叶面无毛,托叶披针形,花雌雄异株,组成腋生复聚伞花序,花瓣与萼片同数,卵形或阔卵形,核果成熟后蓝绿色,种皮薄,萼宿存。花果期4-9月。

分布于中国、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朝鲜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生长于海拔(1400-)1650-24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

木材稍硬,心材黄色,边材黄白色,刨削后具光泽,供制器材;树皮及根皮极苦,含苦楝树甙与苦木胺,为苦树中的苦味质,有毒,入药能泻湿热、杀虫治疥;亦为园艺上农药,多用于驱除蔬菜害虫。 秋叶红黄,是较好的秋色叶树种,园林上可作为风景树、观赏树来利用。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苦树

学名:

( )

别名:

苦木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芸香目

亚目:

芸香亚目

科:

苦木科

属:

苦树属

种:

苦树

命名者及年代:

( ) ,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10余米;树皮紫褐色,平滑,有灰色斑纹,全株有苦味。叶互生,奇数羽状复叶,长15-30厘米;小叶9-15,卵状披针形或广卵形,边缘具不整齐的粗锯齿,先端渐尖,基部楔形,除顶生叶外,其余小叶基部均不对称,叶面无毛,背面仅幼时沿中脉和侧脉有柔毛,后变无毛;落叶后留有明显的半圆形或圆形叶痕;托叶披针形,早落。

花雌雄异株,组成腋生复聚伞花序,花序轴密被黄褐色微柔毛;萼片小,通常5,偶4,卵形或长卵形,外面被黄褐色微柔毛,覆瓦状排列;花瓣与萼片同数,卵形或阔卵形,两面中脉附近有微柔毛;雄花中雄蕊长为花瓣的2倍,与萼片对生,雌花中雄蕊短于花瓣;花盘4-5裂;心皮2-5,分离,每心皮有1胚珠。核果成熟后蓝绿色,长6-8毫米,宽5-7毫米,种皮薄,萼宿存。花期4-5月,果期6-9月。

查看全部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1400-)1650-2400米的山地杂木林中。 性喜光,耐干旱、耐瘠薄,也耐阴,多生于山坡、山谷及村边较潮湿处。在排水良好、有机质丰富的壤土中生长发育较好。 苦树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印度北部、不丹、尼泊尔、朝鲜和日本。在中国分布于黄河流域及其以南各省区,在云南分布于中部(富民、禄丰)、东南部(屏边、砚山)、南部(普洱)、西南部(凤庆)和西部(鹤庆)等地;在西藏分布于吉隆和林芝。 [1-2]


繁殖方法

种子繁殖适宜种植时间为4-10月。选阴雨天,按行距20-25厘米开沟条播,株距可依土质肥瘠、排灌难易、管理粗细而定。种子播到沟内后,覆土2-3厘米,镇压后浇透水即可。 苦树


主要价值

药用:树皮及根皮极苦,含苦楝树甙与苦木胺,为苦树中的苦味质,有毒,入药能泻湿热、杀虫治疥。

经济:木材稍硬,心材黄色,边材黄白色,刨削后具光泽,供制器材;亦为园艺上农药,多用于驱除蔬菜害虫。 苦树制作而成的饰品、家具、木桶等,经研究表明,都具有较强的杀菌效果,是用作婴幼儿用品的良好材料。

观赏:秋叶红黄,是较好的秋色叶树种,园林上可作为风景树、观赏树来利用。

查看全部

苦木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树皮灰褐色,初平滑后呈纵裂。单数羽状复叶,多聚生于枝顶;小叶9~1…
  • 鸡爪槭是无患子科槭属的落叶小乔木,又名红槭树、枫叶、鸡爪枫。全株高2-5m;树皮深灰色,…
  • 香橼为小乔木或灌木状;株高达5米;幼枝、芽及花蕾均暗紫红色;茎枝多刺,长达4厘米;单叶,…
  • 丑柑:即“丑橘”、“丑桔”,学名“不知火”,又称“凸顶柑”、“丑橙”、“丑八怪”等。不要混淆于学名…
  • 多裂骆驼蓬 Bobr.)是蒺藜科,骆驼蓬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平卧,长可达80厘米。基部裂片与叶轴近…
  • 吴茱萸 T. G. Hartley)是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
  • 枳是芸香科、柑橘属的小乔木,叶柄有狭长的翼叶,叶缘有细钝裂齿或全缘,…
  •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两端尖。果扁圆形,朱红色;味甜,可食。产自中国东南部,广东地区大量盆栽。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