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毛榕(学名:Ficus esquiroliana)是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在越南、老挝、台湾岛、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贵州、广东、海南、西藏、四川、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500米至2,100米的地区,已由人工引种栽培。
基本信息
小乔木或灌木,高约4-10米,树皮灰褐色,具纵棱;幼枝中空,被褐黄色硬长毛。叶互生,纸质,广卵形,长17-27厘米,宽12-20厘米,急渐尖,具长约1厘米尖尾, 基部浅心形,表面疏生糙伏状长毛,背面被长约3毫米褐黄色波状长毛,以中脉和侧脉 稠密,余均密被黄色和灰白色绵毛,基生侧脉每边3条,侧脉每边5-6条,分裂或不分 裂,边缘有细锯齿,齿端被长毛;叶柄长5-11 厘米,细长,疏生长硬毛;托叶披针形, 长约1-1.5厘米,早落。
榕果腋生,圆锥状椭圆形,直径20-25毫米,表面疏被或密 生浅褐长毛,顶部脐状突起,基生苞片卵状披针形,长8毫米;雄花生榕果内壁口部,具柄,花被片4,顶端全缘,雄蕊2枚。瘿花花被与雄花同,子房球形,光滑,花柱侧生,短,柱头漏斗形,雌花花被4。瘦果斜卵圆形,表面有瘤体。花期5-7月,果期7月。
生长于海拔500米至2100米的地区。
产西藏、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海南、台湾。越南、老挝、泰国的北部也有分布。
来源
为桑科植物黄毛榕的根皮。
功效
健脾益气、活血祛风。
主治
治气血虚弱、中气不足、子宫下垂、脱肛、泄泻、风湿痹痛、筋骨疼痛。
性味归经
甘,平。肝、脾二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克。
中药化学成分
全株含B-香树脂醇。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根皮: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气,活血祛风的功效。用于气血虚弱、子宫下垂、脱肛、风湿痹痛、泄泻等症。
考证
始载于《海南植物志》。
柳叶榕是桑科、榕属小乔木,具乳液。叶通常互生,披针形至狭披针形,全缘,无毛,托叶合生,包被于顶芽外,…
水同木是桑科榕属植物,常绿小乔木,树皮黑褐色,枝粗糙,叶互生,纸质,倒卵形至长圆形;基生侧脉短,…
笔管榕是桑科、榕属落叶乔木,有时有气根;树皮黑褐色,小枝淡红色;叶互生或簇生,近纸质,无毛,…
印度榕:乔木,高达20-30米,胸径25-40厘米;树皮灰白色,平滑。小枝粗壮。叶厚革质,长圆形至…
藤榕为桑科榕属的植物。分布于锡金、缅甸、不丹、老挝、印度北部、泰国、尼泊尔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海南…
薜荔是桑科、榕属攀援或匍匐灌木。叶两型,叶片卵状心形,纸质,先端渐尖,叶柄很短,叶面无毛,…
大果榕是桑科榕属的小乔木,株高可达10米;幼枝被柔毛;叶互生,…
大琴叶榕是桑科榕属的常绿乔木,高达12米,树干挺直;树冠广形。干枝黑色,分枝斜状生长;叶互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