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学名:
白尾美洲咬鹃
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
基本信息
白尾美洲咬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国际鸟类红皮书,2009年名录 ver 3.1——低危(LC)。
在树洞中营巢,利用天然树洞,有些种类在朽木上挖穴巢或挖进树中的蚁窝或白蚁窝中筑巢(吃其卵,不畏其叮咬)。产2~5枚卵,卵球形,颜色很浅,白色、灰色、蓝绿色或黄色,没有斑点。孵化期2~3周。幼雏出壳後2~3.5周长出羽毛。雌雄共同育雏,雏鸟晚成性
分布于玻利维亚,巴西,哥伦比亚,厄瓜多尔,法属圭亚那,圭亚那,秘鲁,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橙胸咬鹃:全长约28厘米。雄鸟头、颈橄榄绿色,上体及中央尾羽栗色;中央尾羽具黑色端,…
红头咬鹃: 体大,体长约33厘米,体重75-110克。头、颈暗绯红色;背、肩锈褐色。两翅黑色,…
橙胸咬鹃:全长约28厘米。雄鸟头、颈橄榄绿色,上体及中央尾羽栗色;中央尾羽具黑色端,…
橙胸咬鹃:全长约28厘米。雄鸟头、颈橄榄绿色,上体及中央尾羽栗色;中央尾羽具黑色端,…
咬鹃共有1科6属39种,属小型攀禽。异趾形,1、2趾向后,3、4趾向前。羽色艳丽,具金属光泽。…
红头咬鹃: 体大,体长约33厘米,体重75-110克。头、颈暗绯红色;背、肩锈褐色。两翅黑色,…
红头咬鹃: 体大,体长约33厘米,体重75-110克。头、颈暗绯红色;背、肩锈褐色。两翅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