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大灵猫

大灵猫(学名:Viverra zibetha),俗名麝香猫、九江狸、九节狸、灵狸,属于灵猫科、灵猫属。大灵猫体长60-80厘米,尾长40-51厘米,体重6-10千克。头略尖,额部相对较宽,趾行性。体基色棕灰,体斑黑褐色。颈侧和喉部有3条波状黑色领纹,其间夹白色宽纹。腹毛灰棕无斑纹,四足黑褐,尾具5-6条黑白相间色环。肛门下方具芳香腺囊。

大灵猫生性机警,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善于攀登树木,也善于游泳,为了捕获猎经常涉入水中,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每胎2~4仔,发情期多集中在每年的1~3月份,怀孕期为70~74天,每年的4~5月份为产仔高峰期。大灵猫分布于中国、印尼、印度、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主要栖息在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木丛、草丛中。

大灵猫因为贸易或作为医药成分被捕猎,环境污染等原因而导致数量急剧减少,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并入选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

(概述图来源: )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大灵猫

别名:

香猫、九江狸、…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哺乳纲

亚纲:

真兽亚纲

目:

食肉目

亚目:

裂脚亚目

科:

灵猫科

属:

灵猫属

种:

大灵猫

分布区域:

中国、印尼、印…

保护级别:

国家二级重点保…

外形特征

休息中的大灵猫 大灵猫体形细长,比家猫大得多,大小与家犬相似,成年体重6~10千克,体长60~80厘米,最长可达100厘米。头略尖,耳小,额部较宽阔,吻部稍突,前足第三、四趾有皮瓣构成的爪。体毛为棕灰色,带有黑褐色斑纹,口唇灰白色,额、眼周围有灰白色小麻斑。背中央至尾基有一条黑色的由粗硬鬃毛组成的纵纹,颈侧和喉部有3条显著的波状黑领纹,其间夹有白色宽纹,腹毛浅灰色。四肢较短,黑褐色,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尾具5~6条黑白相间的色环,末端黑色。

大灵猫的雄兽在睾丸与阴茎之间,雌兽在肛门下面的会阴部附近都有一对发达的囊状芳香腺,雄兽开启的香囊呈梨形,囊内壁的前部有一条纵嵴,两侧有3-4条皱褶,后部每侧有两个又深又大的凹陷,内壁生有短的茸毛;雌兽开启的的香囊大多呈方形,内壁的正中仅有一条凹沟,两侧各有一条浅沟。香囊中缝的开口处能分泌出油液状的灵猫香,起着动物外激素的作用。

查看全部

生活习性

大灵猫生性孤独,喜夜行,生性机警,听觉和嗅觉都很灵敏,昼伏夜出、行动敏捷、听觉灵敏,性狡猾多疑,故称狐狸猫。白天隐藏在灌丛、草丛、树洞、土洞、岩穴中,晨昏开始活动,常在森林边缘、农耕地附近、沟谷、甚至居民点附近觅食,两三小时后又回到栖息地。除繁殖期外,基本上营独。 其善于攀登树木,也善于游泳,为了捕获猎物经常涉入水中,但主要在地面上活动。在活动区内有固定的排便处,可根据排泄物推断其活动强度。遇敌时,可释放极臭的物质,用于防身。捕猎时多采用伏击的方式,有时将身体没入两足之间,像蛇一样爬过草丛,悄悄地接近猎物,突然冲出捕食。

大灵猫有种特殊的定向本领,这是靠囊状香腺分泌出的灵猫香来指引的。它在活动时,凡是栖息地内的树干、木桩、石棱等沿途突出的物体,都会用香腺的分泌物经常涂沫,俗称“擦桩”,这种擦香行为起着领域的标记作用,也对其他同类起着联络的作用。当它获得食物或遇到敌害后,就能以最快的速度循着留下的标记所指引的路线准确地返回洞穴。这种分泌物的特点是,气味挥发性强,存留时间久,正好适合大灵猫在离洞穴一定距离的地方,或者空间有植物障碍,以及相隔时间长一些的情况下得到信息。

大灵猫食性较杂,动物性食物包括小型兽类、鸟类、两栖爬行类、甲壳类、昆虫,如鼠类、小鸟、蛇、蛙、鱼、蟹、鸟卵、昆虫、蚯蚓和野禽。植物性食物包括茄科植物的茎叶、多种无花果的种子及布渣果、酸浆果等,但大灵猫对植物的消化能力差。

查看全部

生长繁殖

大灵猫 大灵猫是季节性繁殖的动物,野生大灵猫出生13—15月龄时,就可达到性成熟, 人工养殖条件下,一般在2岁左右才达性成熟。雄性体重达到6千克以上,雌性约5千克时,才具有繁殖能力。大灵猫每胎2~4仔,发情期多集中在每年的1~3月份,怀孕期为70~74天,每年的4~5月份为产仔高峰期。


栖息环境

大灵猫主要栖息于海拔21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等地带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林缘灌木丛、草丛中,并选择岩穴、土洞或树洞作为栖息位点。


分布范围

在中国广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 包括甘肃南部、四川、陕西秦岭、安徽南部、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以及西藏东南低海拔地区(察隅、波密、墨脱、林芝、米林、错那等地)。 中国以外分布在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印度(东北部), 孟加拉,不丹,锡金,尼泊尔,克什米尔等地区。


亚种分化

(以上来源于: )


种群现状

大灵猫 20世纪50年代中国大灵猫的资源估计超过20万只,后经长期过度捕杀,种群数量逐年迅速下降,至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大灵猫的自然种群不足2万只,至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江西、安徽南部、贵州等地已十分罕见,大灵猫种群在我国已面临濒危。

2007年江西齐云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调查与分析表明大灵猫为稀有种。

在中国以外即使是在狩猎非常严重的老挝,也能偶尔被发现;在柬埔寨、越南和缅甸,它是相机追踪到最常见的哺乳动物;然而,在其他一些地区它已经大范围灭绝,种群趋势下降。

20世纪60和70年代,昆明动物研究所曾饲养30只,杭州动物园先后养育10多只,但已无饲养种群,原因之一是繁殖问题尚未真正解决。广州动物园饲养大灵猫已有相当长时间,已经可以成功繁殖。在印度艾哈迈达巴德动物园有小的大灵猫种群,饲养以收集它们的腺体分泌物。

查看全部

保护级别

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级别:二级;

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Ⅲ。


保护方法

大灵猫

1、过度捕杀:大灵猫的毛被厚而密,使用底绒,染色后可制作衣领、帽子等。灵猫香是贵重的香料,也可入药。因此每年捕猎量都超过种群增殖量;

2、栖息地及灌丛、草丛生境多开垦种植作物、果、茶林,使其活动范围大为缩小;

3、剧毒灭鼠药物的使用,致使野生小型食肉类二次中毒。

全面调查中国灵猫科动物的现状并制订保护对策和行动计划,加强对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的管理;

严格禁用氰化钾及爆炸物捕猎各种食肉动物;

必要时得考虑禁猎若干年以确保资源的恢复;

建立国家级及省级自然保护区,如江西石城鸡公山保护区、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

查看全部

灵猫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帕尔森·罗塞尔梗,虽然直到 2002年才被AKC所承认,但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纪中期。帕尔森·罗…
  • 纽芬兰犬是食肉目犬科犬属哺乳动物。头盖宽广,沉重,鼻口部短;鼻口部长满短且细的毛,…
  • 土耳其梵猫是食肉目猫科猫属哺乳动物,又称土耳其凡湖猫。身体长,大型,…
  • 狐獴,是食肉目獴科狐獴属小型哺乳动物。狐獴的眼睛周围有黑色块,新月型的耳朵,修长的躯干和四肢,…
  • 格力犬又名灵缇,原产于中东地区。成年犬身高68-76公分,体重27--32公斤,是极难得的纯种犬。…
  • 杜宾犬是一种十分凶猛的犬种,主要担当军、警工作,经过训练后,可成为搜索犬、狩猎犬和牧羊犬。…
  • 纽芬兰犬是食肉目犬科犬属哺乳动物。头盖宽广,沉重,鼻口部短;鼻口部长满短且细的毛,…
  • 兰波格犬,或译做兰伯格犬,原产地德国,用圣伯纳犬与纽芬兰犬、大白熊犬交配,并几经挑选培育而成。体高…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