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葵(学名:Washingtonia filifera (Lind.ex Andre)H.Wendi.)是棕榈科丝葵属植物。乔木状,高达18-21米,茎近基部膨大,向上稍细;叶掌状中裂,圆扇形,叶径达1.8m,约分裂至中部;裂片50-80枚,先端2裂;裂片边绿及裂隙具永存灰白色丝状纤维,先端下垂;叶柄绿色,仅下部边缘具小刺;花序多分枝,花几无梗,白色;核果,椭圆形,熟时黑色;种子卵形,两端圆。花期7月。 [1-2]
原产美国加利福尼亚东南部、亚利桑那西部至科罗拉多沙漠边缘的低海拔地区;中国的广东、海南、福建、云南、广西、台湾有栽种。
叶片可用于编织工艺品和建筑简易房屋;果实和顶芽可供食用;叶柄纤维可制作牙签;树形高大,枝叶繁茂,花果鲜艳,是极为美丽的城市街道、公园、庭院观赏绿化树种。
基本信息
丝葵乔木状植物,高达18-21米,树干基部通常不膨大(近基部直径约75-105厘米),向上为圆柱状,顶端稍细,被覆许多下垂的枯叶;若去掉枯叶,树干呈灰色,可见明显的纵向裂缝和不太明显的环状叶痕,叶基密集,不规则;叶大型,叶片直径达1.8米,约分裂至中部而成50-80个裂片,每裂片先端又再分裂,在裂片之间及边缘具灰白色的丝状纤维,裂片灰绿色,无毛,中央的裂片较宽(宽4-4.5厘米),两侧的裂片较狭和较短而更深裂,最外侧的裂片宽约1-1.5厘米且最短;叶柄约与叶片等长(约1.8米),基部扩大成革质的鞘,近基部宽15厘米,上面平扁,背面凸起,在老树的叶柄下半部一边缘具小刺,小刺正三角形,稍具钩状或不具钩状,长约0.5-0.8厘米,其余部分无刺或具极小的几个小刺;叶轴三棱形,伸长,长为宽的2-2.5倍;戟突三角形,边缘干膜质。
花序大型,弓状下垂,长于叶(长3.6米),从管状的一级佛焰苞内抽出几个大的分枝花序,每个分枝花序由几个迭生的长40-50厘米的柏木形的小分枝花序组成,小分枝花序上又着生许多丝状的长6-8厘米的小花枝;花蕾披针形渐尖;花萼管状钟形,基部截平,裂片3,约裂至中部,阔卵形,具小圆齿,顶端稍被锈色鳞秕;花冠2倍长于花萼,下部1/5为管状,裂片披针形渐尖,略具芒尖;与花冠裂片对生的雄蕊粗纺锤形,与花冠裂片互生的雄蕊圆柱形,钻状,较细,花药披针状箭头形,急尖,顶端短2裂;子房小,陀螺形,3裂,上部骤缩成一个丝状的花柱,柱头具细点,不分裂。果实卵球形,长约9.5毫米,直径约6毫米,亮黑色,顶端具刚毛状的长5-6毫米的宿存花柱。种子卵形,两端圆,长约7毫米,直径约5毫米,胚乳均匀,胚基生。花期7月。
丝葵在美国垂直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地区。地处亚热带,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高原和山地年平均气温24℃,最冷月平均气温10-18℃,最热月平均气温28-32℃,极端最高气温达42℃。沿海地区年平均气温25-27.7℃,最冷月平均气温12-16℃,最热月平均气温28-34℃,最高气温可达43℃,大部分地区全年有旱雨季之分,沿海地区年平均降水量1000-2000毫米,内地750-1000毫米,个别地区不足250毫米。分布区土壤为砖红壤,荒漠土,红壤,黄壤及部分灰褐土。沿着溪流、山谷、浅滩分布。在干早、土壤薄、石砾含量多低洼积水地,盐碱地生长不良。
在中亚热带及其以南地区能安全越冬,而北亚热带及其以北地区种植,冬季需在温室内越冬。能耐-7℃低温,幼苗幼树耐喜光较强。在福州、厦门,种植在气候温暖湿润、土层深厚、疏松的酸性土壤生长良好。适生区年平均气温为16-24℃,最冷月平均气温8-15℃,最热月平均气温25-32℃,年降水量800-2000毫米,活动积温6000℃以上,霜期短或无,相对湿度65%-85%。
丝葵天然分布于美国加利福尼亚东南部、亚利桑那西部至科罗拉多沙漠边缘的低海拔地区。分布的纬度在北纬14°-33°,经度在西经87°-117°。
中国的广东、海南、福建(福州和厦门)、云南、广西、台湾有栽种。
丝葵的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
栽植后5-10年开花结实,7月始花;果实11-12月成熟,亮黑色。将果实堆积3-5天后,用手搓烂外种皮,或在水中浸3-5天,用水冲洗,得纯净种子。鲜果出种率30%-50%,发芽率60%-80%(平均71%)。种子忌脱水,不宜久藏,应及时播种,或与湿沙1:1混合,贮藏于木制容器中,置于室内阴凉处,保持湿润和通气。
苗圃地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疏松、肥沃的砂壤土,经过深翻,打细土块,捡净杂草,做成宽1米、高30厘米的苗床。整地时施足基肥,条播或撒播。条播每公顷播种量60-90千克,撒播每公顷75-105千克。一般2-3月播种较好,播前开沟,沟距25-30厘米,沟深3-5厘米,播后用火烧土或黄心土程盖,并覆稻草。培育2年出圃,1年生留苗30万株/公顷,2年生留苗7.5万-12万株/公顷,播种当年的夏至,须遮萌,生长季每月施肥2次,松土、除草1-2次,旱季每天淋水1次。冬季霜冻较严重地区应搭棚防冻。
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作为造林地。种植前细致整地,挖大穴,回表土,施基肥。通常在春季或雨季,用2年生带土苗种植,填土要踩紧,栽后浇定根水。苗木要随起随种,并搭护架保护幼树。
栽后及时松土除草,深翻扩穴,改善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每年松土除草1-2次,同时进行扩穴,施肥2-3次,开花结实后加强水肥管理。
病害:常见病害多由真菌引起,主要是叶枯病和炭疽病,以及冻害和日灼等生理性病害。发病前一般用1:1:100的波尔多液可预防侵染。发病初期,根据病源种类和病害发展情况,可用多菌灵、百菌清、代森锌、甲基托布津等广谱性杀菌剂。
虫害:危害丝葵的害虫多是同翅目、鳞翅目和直翅目的昆虫。金龟子类害虫,喷施5%旺丹于叶心处,每株20-40克,每3个月施用1次。介壳虫类常用44%敌灭威1000倍液,隔月施用1次;虫害严重时用500-1000倍敌敌畏及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常量喷洒。食叶类害虫,在幼虫盛发期喷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类及一些生物杀虫剂。
经济:叶片可用于编织工艺品和建筑简易房屋,果实和顶芽可供食用,叶柄纤维可制作牙签。
生态:植株高大、挺拔,抗风、耐寒、耐旱,成龄树可耐-12℃低温。树冠层次优美,葱绿壮旺,生长迅速,是旅游景地和城市绿化、海滨风景、亚热带干旱地区优良园林树种。
布迪椰子 Becc.)是棕榈科,布迪椰属常绿观赏树种,单干型,高可达8米,老叶基残存包裹于树干,…
矮棕竹:丛生灌木,高1米或更高些,茎圆柱形,有节,上部被紧密的网状纤维的叶鞘,纤维毛发状,淡褐色。…
蒲葵 R. Br. ex Mart.),棕榈科蒲葵属木本植物。叶为扇形,两面均为绿色,…
加那利海枣是棕榈科刺葵属植物,单干直立,自然高度可达18米,干径50-90厘米,幼时被以枯叶,…
棕竹 A. Henry)棕榈科棕竹属丛生灌木植物,茎为圆柱形,有节;叶呈掌状深裂,…
散尾葵:又名黄椰子、紫葵。棕榈科、散尾葵属丛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茎干光滑,黄绿色,无毛刺,嫩时披蜡…
海枣是棕榈科海枣属乔木植物,佛焰苞长,大而肥厚,雄花具短梗,白色,雌花近球形,…
袖珍椰子是棕榈科、竹节椰属植物。常绿小灌木,盆栽高度一般不超过1米。它茎干直立,不分枝,深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