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果树(学名:Stranvaesia davidiana Dcne.),别名:斯脱兰威木(经济植物手册),是蔷薇科红果树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10米,枝条密集;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密被长柔毛,逐渐脱落,当年枝条紫褐色,老枝灰褐色,有稀疏不显明皮孔;冬芽长卵形,先端短渐尖,红褐色,近于无毛或在鳞片边缘有短柔毛。
基本信息
灌木或小乔木,高达1-10米,枝条密集;小枝粗壮,圆柱形,幼时密被长柔毛,逐渐脱落,当年枝条紫褐色,老枝灰褐色,有稀疏不显明皮孔;冬芽长卵形,先端短渐尖,红褐色,近于无毛或在鳞片边缘有短柔毛。叶片长圆形、长圆披针形或倒披针形,长5-12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急尖或突尖,基部楔形至宽楔形,全缘,上面中脉下陷,沿中脉被灰褐色柔毛,下面中脉突起,侧脉8-16对,不明显,沿中脉有稀疏柔毛;叶柄长1.2-2厘米,被柔毛,逐渐脱落;托叶膜质,钻形,长5-6毫米,早落。复伞房花序,直径5-9厘米,密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被柔毛,花梗短,长2-4毫米;苞片与小苞片均膜质,卵状披针形,早落;花直径5-10毫米;萼筒外面有稀疏柔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急尖,全缘,长2-3毫米,长不及萼筒之半,外被少数柔毛;花瓣近圆形,直径约4毫米,基部有短爪,白色;雄蕊20,花药紫红色;花柱5,大部分连合,柱头头状,比雄蕊稍短;子房顶端被绒毛。果实近球形,桔红色,直径7-8毫米;萼片宿存,直立;种子长椭圆形。花期5-6月,果期9-10月。
生长于海拔1000-3000米的山坡、山顶、路旁及灌木丛中。
分布于云南、广西、贵州、四川、江西、陕西、甘肃。越南北部也有分布。
观果树种,宜于庭园或坡地种植。
播种繁殖。
红果树柳叶变种
该变种叶片窄披针形近似柳叶,长6-11厘米,宽1.6-2.8厘米;果亮红色,直径约8毫米。
分布于四川、云南、台湾。
早田文藏 B. Hayata 将中国台湾产的红果树,原列入石楠属中,后改列本属并另订为新种,命名为 S. niitakayamensis (Hayata) Hayata, 经检查台湾标本与红果树柳叶变种甚难区别,故列为同物异名。
红果树波叶变种
该变种与前者区别,叶片较小,椭圆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边缘波皱起伏,长3-8厘米,宽1.5-2.5厘米;花序近无毛;果桔红色,直径6-7厘米。
分布于陕西、湖北、湖南、江西、浙江、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长于海拔900-3000米山坡、灌木丛中、河谷、山沟潮湿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