枹栎(bāo lì),别名枹树,拉丁学名:Quercus serrata Thunb.为山毛榉目、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皮呈灰褐色,叶片为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产于中国大部分省区。可用于建材、饮料等。
基本信息
落叶乔木,高达25米,树皮灰褐色,深纵裂。幼枝被柔毛,不久即脱落;冬芽长卵形,长5-7毫米,芽鳞多数,棕色,无毛或有极少毛。
叶片薄革质,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7厘米,宽3-9厘米,顶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楔形或近圆形,叶缘有腺状锯齿,幼时被伏贴单毛,老时及叶背被平伏单毛或无毛,侧脉每边7-12条;叶柄长1-3厘米,无毛。
雄花序长8-12厘米,花序轴密被白毛,雄蕊8;雌花序长1.5-3厘米。壳斗杯状,包着坚果1/4-1/3,直径1-1.2厘米,高5-8毫米;小苞片长三角形,贴生,边缘具柔毛。
坚果卵形至卵圆形,直径0.8-1.2厘米,高1.7-2厘米,果脐平坦。花期3-4月,果期9-10月。
生于海拔200-2000米的山地或沟谷林中。
产辽宁(南部)、山西(南部)、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木材坚硬,供建筑,车辆,等用材;农村一般用作薪材;种子富含淀粉,供酿酒和作饮料;树皮可提取栲胶,叶可饲养柞蚕。其果在四川被称作“橡子”,可用来做橡子凉粉,是一道非常美味的农家菜。
短柄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 brevipetiolata(变种),2003年,树木专家王明昌教授、生态学专家王得祥副教授等人深入秦岭开展科学考察,在商南县金丝大峡谷石燕寨景区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体上部,发现了总面积近300亩、郁闭度大于0.7的集中大面积生长的短柄枹栎纯林。原始林内树龄最高的已达120年以上,绝大部分在70年-75年左右,林下密生有毛竹、荀子、黄栌等灌木、草、苔藓等植物和枯枝落叶层,林区野生动物活动频繁。 短柄枹栎是壳斗科少见树种,也是温带、暖温带代表性树种,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优良特性,过去在秦岭地区偶见散生。
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叶常聚生于枝顶,叶片较小,长椭圆状倒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1厘米,宽1.5-5厘米;叶缘具内弯浅锯齿,齿端具腺;叶柄短,长2-5毫米。
产辽宁南部、山西、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省区。生于海拔60-2 000米的山地。
木材为环孔材,边材浅黄白色,心材褐色,木材气干密度0.75克/立方厘米;叶含蛋白质12.31%;栎实含淀粉46.3%,单宁7.7%, 蛋白质3.9%。
绒毛枹栎Quercus serrata var. tomentosa,本变种与原变种不同处,小枝、叶柄、叶背密生星状绒毛。
产河南嵩县、甘肃文县、陕西宁陕。生于海拔800-1 100米的山地。模式标本采自河南嵩县。
橡果:含淀粉,可食,味苦。也叫橡实、橡子、橡栗。橡树.栎树的果实,长圆形,含淀粉和少量鞣酸,外壳可…
夏栎是壳斗科,栎属落叶乔木,树高可达40米。幼枝被毛,小枝赭色,冬芽卵形,紫红色,…
锐齿槲栎是壳斗科栎属植物。落叶乔木,高达30米;树皮暗灰色,深纵裂。小枝灰褐色,近无毛,…
槲树,是壳斗科栎属乔木植物;树皮暗灰褐色,深纵裂;小枝粗壮,有沟槽;叶片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顶端短钝尖,…
栓皮栎是壳斗科栎属的高大落叶乔木。株高达30米;树皮深纵裂;小枝无毛;叶片卵状披针形或长椭圆状披针形,…
主要指栎属,约300种,广布于亚、非、欧、美4洲。中国有51种,14变种,1变型;壳斗科,…
乌冈栎是壳斗科,栎属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0米。小枝纤细,灰褐色,叶片革质,倒卵形或窄椭圆形,…
帽斗栎,生于海拔2500-3200米山地或云杉林下。产云南省大理、宁蒗、丽江、中甸和德钦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