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荩草

荩草,中药名。为禾本科植物荩草Arthraxon hispidus(Thunb.)Makino的全草。全国均有分布。具有止咳定喘,解毒杀虫之功效。常用于久咳气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疡疥癣。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荩草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莎草目

科:

禾本科

属:

荩草属

种:

荩草

分布区域:

全国均有分布

采收时间:

月割取全草

毒性:

无毒《别录》

别名

菉竹、王刍、䓞草、黄草、蓐、鸱脚莎、晋灼、菉蓐草、细叶秀竹、马耳草、马耳朵草。


入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苦,性平。


归经

归肺经。


功效

止咳定喘,解毒杀虫。


主治

用于久咳气喘,肝炎,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结炎,乳腺炎,疮疡疥癣。


相关配伍

1.治气喘上气:马耳草12g。水煎,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2.治疥癣,皮肤瘙痒,痈疖:荩草60g。水煎外洗。(《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使用注意

《本草经集注》:“畏鼠妇。”


炮制

采集加工:7-9月割取全草,晒干。


形态特征

荩草:一年生草本。秆细弱无毛,基部倾斜,高30-45cm,分枝多节。叶鞘短于节间,有短硬疣毛;叶舌膜质,边缘具纤毛;叶片卵状披针形,长2-4cm,宽8-15mm,除下部边缘生纤毛外,余均无毛。总状花序细弱,长1.5-3cm,2-10个成指状排列或簇生于秆顶,穗轴节间无毛,长为小穗的2/3-3/4,小穗挛生,有柄小穗退化成0.2-1mm的柄;无柄小穗长4-4.5mm,卵状披针形,灰绿色或带紫色;第1颖边缘带膜质,有7-9脉,脉上粗糙,先端钝;第2颖近膜质,与第1颖等长,舟形,具3脉,侧脉不明显,先端尖;第1外稃,长圆形,先端尖,长约为第1颖的2/3,第2外稃与第1外稃等长,近基部伸出1膝曲的芒,芒长6-9mm,下部扭转;雄蕊2;花黄色或紫色,长0.7-1mm。颖果长圆形,与稃体几等长。花、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长于山坡、草地和阴湿处。全国均有分布。


现代研究

现代临床用于治疗感冒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咳喘,发热口渴和皮肤痈疡等。


相关论述

《植物名实图考》:“荩草,《本经》下品。《唐本草》以为即《尔雅》菉、王刍。《注》:菉,蓐也。此即水中草之似竹者,医者罕用。”

《本经》:“味苦,平。”

《别录》:“无毒。”

《福建药物志》:“微苦,平。”

《本经》:“主久咳上气喘逆,久寒,惊悸,痂疥,白秃疡气,杀皮肤小虫。”

《吴普本草》:“治身热邪气,小儿热气。”

《药性论》:“治一切恶疮。”

《新修本草》:“洗疮有效。”

《吉林中草药》:“驱寒定喘。”

《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降逆,止咳,解毒,祛风湿。主治肝炎,久咳气喘,咽喉炎,口腔炎,鼻炎,淋巴腺炎,乳腺炎;外用治疥癣,皮肤瘙痒,痈疖。”

《福建药物志》:“除湿。主治阑尾炎,淋浊。”

[1-3]

查看全部

荩草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斑茅是禾本科甘蔗属的多年生高大丛生草本植物。株高2-4米;叶鞘长于其节间,基部或上部边缘和鞘口具柔毛,…
  • 阿拉伯黄背草,禾本科菅属植物。多年生草本,秆高约60厘米,花果期6-9月。…
  • 野牛草 Engelm.)是禾本科野牛草属植物,原产北美西部。株纤细,高5-25厘米。…
  • 稷,禾本科黍属一年生栽培草本植物,叶片线形或线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近圆形,…
  • 佛肚竹:为禾本科丛生型竹类植物。幼秆深绿色,稍被白粉,老时转榄黄色。秆二型:正常圆筒形,高7-10米,…
  • 白草是禾本科狼尾草属植物,多年生。具横走根茎。秆直立,单生或丛生,高20-90厘米。叶鞘疏松包茎,…
  • 小草是一种禾本科的植物,《中国植物志·第10卷》有记载,小草形态秆纤细,无毛,高10-25厘米,…
  • 小梨竹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