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花莛薹草

泽苔草(Caldesia parnassifolia (Bassi ex Linn.) Parl.)是一种多年生,沼泽草本。叶基生,略带革质,宽心形至肾形。花果期8~10月(华东地区)。

生长在湖荡及池塘中。分布于日本、朝鲜、原苏联、欧洲、非洲、大洋洲、中国浙江、江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花莛薹草

别名:

花莛苔草

科:

莎草科

属:

薹草属

形态特征

根状茎匍匐,粗壮,木质。秆侧生,高20-80厘米,粗1-3毫米,三棱形,幼时或多或少被短柔毛,基部具淡褐色无叶的鞘。叶基生和秆生;基生叶数枚丛生,长于或短于杆,狭椭圆形、椭圆形、椭圆状披针形、椭圆状倒披针形至椭圆状带形,长10一35厘米,宽2-5厘米,基部渐狭,顶端渐尖,两面光滑或下面粗糙,有3条隆起的脉及多数细脉,有时具隔节;叶柄由不甚明显至长达30厘米,稍扁而对折,无毛,有时具叶基下延所形成的狭翅;秆生叶退化呈佛焰苞状,生于秆的下部或中部以下,褐色 纸质,无毛。苞片与秆生叶同型,但顶端具线形苞叶,通常短于支花序。圆锥花序复出,具3至数枚支花序;支花序圆锥状,轮廓为三角状卵形,长2-3.5厘米,宽1.5-3厘米,单生或双生;支花序柄坚挺,三棱形,长4-8厘米,密被短柔毛;支花序轴锐三棱形,密被短柔毛和褐色斑点;小苞片鳞片状,披针形,长4-5毫米,褐白色有深褐色斑点,无毛或基部疏生短柔毛。小穗10余个至20余个,全部从囊状、内无花的支先出叶中生出,开展,两性,雄雌顺序,长圆状圆柱形,长5-14毫米;雄花部分的轮廓为线状披针形,短于雌花部分,少有二者近等长,具少数雄花;雌花部分具2-7朵花。雄花鳞片卵状披针形,长3-3.5毫米,膜质,淡褐色;雌花鳞片卵形,长2-2.5毫米,顶端渐尖,膜质,中间黄绿色,有褐色斑点,具3条脉,两侧褐色,幼时边缘疏生纤毛。果囊椭圆形,三棱形,长3-4毫米,纸质,淡黄绿色,密生褐色斑点腹面具2侧脉,无毛,基部几无柄,顶端渐渐收缩成中等长的喙,喙稍短于果囊的1/2喙口微凹。小坚果椭圆形,三棱形,长1.5-2.2毫米,成熟时褐色;花柱基部不增粗或微增粗,柱头3个。花果期5-11月。


分布

产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南部、贵州、云南东部和东南部;生于海拔400-1500米常绿阔叶林林下,水旁、山坡阴处或石灰岩山坡峭壁上。越南也有。


产地生境

产黑龙江、内蒙古、江苏、云南等省区。生于湖泊、水塘、沼泽等静水水域。日本、朝鲜、原苏联、欧洲、非洲、大洋洲亦有分布。


折叠生长习性

喜光照充足,生长适宜温度范围1 6~3 O℃,越冬温度不宜低于4℃。喜浅水之处,不耐干旱。在适宜的环境中,植株自叶鞘内牛出具繁殖芽的枝条,其芽包于5~7枚鳞片内,成熟后自然脱落,即可发育新株。对光照的要求十分严格,对水质、土壤pH值要求一般为5.5~6.5。


折叠园林用途

泽苔草为多年生植物,长势强,成形很快,主要用于园林水景绿化及盆栽供观赏。常用于水体边缘或浅水区成片种植,或丛植、条植。


折叠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于3~4月,需在室内播种,种子播于盆内后沉入水中,水温保持2 5℃左右,5~7天即可发芽,成苗后移植。无性繁殖用地茎或枝芽进行繁殖,花枝上有不定芽时,便可剪下进行繁殖。露地栽培,可选择较浅的水位处,株行距20cm×30cm,可根据带形、块状或几何图形栽植均可。初栽时水位3~5cm,后随牛长季节而不断加深水位。牛长季节及时清除杂草,追施1~2次肥。长江以北地区,冬季要进行越冬处理。

薹草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浆果薹草,又名红果薹,为莎草科薹草属下的一个植物种。…
  • 十字薹草,是莎草科植物,根状茎粗壮,木质,具匍匐枝,须根甚密。花果期5-11月。…
  • 二形鳞薹草,是单子叶植物纲、薹草属,莎草科。根状茎短。秆丛生,高35-80厘米,锐三棱形,上部粗糙…
  • 翼果薹草是莎草科植物,生长于草甸及水边湿地。喜光,耐寒,耐水湿,适应性强。根状茎短,…
  • 泽苔草 Parl.)是一种多年生,沼泽草本。叶基生,略带革质,宽心形至肾形。花果期8~10月。
  • 乌拉草是莎草科薹草属秆丛生植物。乌拉草植株三棱形,坚硬,棕褐色,有光泽;叶短于或等长于秆,质硬,…
  • 异穗薹草是莎草科薹草属植物。根状茎具长的地下匍匐茎。秆高20-40厘米,三棱形,下部平滑,上部稍粗…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