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蓝点颏

蓝点颏(学名:Luscinia svecica)亦称“蓝喉歌鸲”,通称蓝靛颏儿。身体大小和麻雀相似,体长12-13厘米,体重17-18克。头部、上体主要为土褐色。眉纹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栗红色。颏部、喉部辉蓝色,下面有黑色横纹。下体白色。雌鸟酷似雄鸟,但颏部、喉部为棕白色。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叫的声音很好听

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主要以昆虫、蠕虫等为食,也吃植物种子等。繁殖期为5月。营巢于灌丛、草丛中的地面上。巢以杂草、根、叶等筑成。每巢产卵4-6枚。卵有光泽呈蓝绿色。孵化期约为14天。

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以及欧洲、非洲北部、俄罗斯、阿拉斯加西部、亚洲中部、伊朗、印度和亚洲东南部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蓝点颏

别名:

蓝喉歌鸲、蓝秸…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鸫科

属:

歌鸲属

种:

蓝点颏

亚种:

亚种

形态特征

蓝点颏雄鸟上体羽色呈土褐色,头顶羽色较深,有白色眉纹,颏部、喉部亮蓝色,中央有栗色块斑,胸部下面有黑色横纹色和淡栗色两道宽带,腹部白色,两胁和尾下覆羽棕白色。尾羽黑褐色,基部栗红色。

雌鸟酷似雄鸟,但颏部、喉部为棕白色,喉部无栗色块斑,喉白而无橘黄色及蓝色,黑色的细颊纹与由黑色点斑组成的胸带相连。与雌性红喉歌鸲及黑胸歌鸲的区别在尾部的斑纹不同。

幼鸟翅上覆羽有淡栗色块斑和淡色点斑,俗称“膀点”。

虹膜暗褐色。嘴黑色。脚肉褐色。

诸亚种的区别在喉部红色点斑的大小(藏西亚种最小)、蓝色的深浅度(北疆亚种深,指名亚种浅)以及在蓝色及栗色胸带之间有无黑色带(指名亚种)。幼鸟暖褐色,具锈黄色点斑。

大小量度:体重♂14-22g,♀13-18g;体长♂122-156mm,♀130-158mm;嘴峰♂10-14mm,♀11-14mm;翅♂67-77mm,♀64-74mm;尾♂50-64mm,♀49-60mm;跗蹠♂24-28mm,♀24-28mm。(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息于灌丛或芦苇丛中,不去密林和高树上栖息。常见于苔原带、森林、沼泽及荒漠边缘的各类灌丛。


生活习性

蓝点颏性情隐怯,常在地下作短距离奔驰,稍停,不时地扭动尾羽或将尾羽展开。喜欢潜匿于芦苇或矮灌丛下,飞行甚低,一般只作短距离飞翔。常欢快地跳跃,在地面奔走极快。平时鸣叫为单音,繁殖期发出嘹亮的优美歌声,也能仿效昆虫鸣声。

主要以金龟甲、蝽象、蝗虫、鳞翅目、鞘翅目等昆虫和昆虫幼虫为食,特别是鳞翅目幼虫最嗜吃。也吃植物种子等。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分布于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巴林、白俄罗斯、比利时、贝宁、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布基纳法索、柬埔寨、加拿大、乍得、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丹麦、埃及、厄立特里亚、爱沙尼亚、埃塞俄比亚、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加纳、直布罗陀、希腊、匈牙利、印度、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以色列、意大利、日本、约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拉脱维亚、黎巴嫩、利比亚、立陶宛、卢森堡、马里、马耳他、毛里塔尼亚、蒙古、黑山、摩洛哥、缅甸、尼泊尔、荷兰、尼日利亚、挪威、阿曼、巴基斯坦、巴勒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罗马尼亚、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加那利群岛) 、斯里兰卡、苏丹、瑞典、瑞士、阿拉伯叙利亚共和国、塔吉克斯坦、泰国、突尼斯、土耳其、土库曼斯坦、乌克兰、阿拉伯联合大公国、英国、美国(格鲁吉亚) 、乌兹别克斯坦、越南、也门。

旅鸟:不丹、科特迪瓦、法罗群岛、冈比亚、冰岛、爱尔兰、大韩民国、列支敦士登、尼日尔、中国台湾省。

蓝点颏分布图

查看全部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通常营巢于灌丛中,或地上凹坑内,也在树根和河岸崖壁洞穴中营巢。巢隐蔽性甚好,巢用枯草茎、枯草根、树叶等材料构成,巢底再用细草茎和草叶铺垫,有时也放置兽毛和羽毛。窝卵数4-7枚。卵淡绿色或灰绿色,被有褐色点斑、块斑或渍斑,尤以钝端斑点较密和较大,尖端斑点或块斑小而稀疏。卵的大小为17-21mm×13-15mm。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13-15天。雏鸟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14-15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


亚种分化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鸟类。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查看全部

饲养方法

蓝点颏生鸟首先要在板笼中驯养。初期要用线扎飞羽,以减少飞撞,保存体力,将粉饲料调成稀糊状,上面加几条面包虫或玉米螟幼虫,不给饮水。让鸟饿了吃笼内食罐中的虫,同时吃进稀料,以后将糊状料调稠,直至过度到吃粉料。或者用小昆虫填喂,每日4次,每次2~3条小虫,填喂时要轻柔,避免损伤,能自食后再放入点颏笼中饲养,供给清洁的水,每天更换。点颏料可用玉米面50%、绿豆面20%、熟蛋黄20%、淡鱼粉或蚕蛹粉10%配成。

蓝点颏活泼好动,要每天溜鸟,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夏天应经常让其水浴,每日可进行一次。冬季应减少水浴次数,浴后要注意不能直接吹风,浴水温度应在25℃~35℃之间,换羽期要特别注意多给活食和其他动物性饲料。

夏季要注意粉料随配随喂,保持新鲜,防止变质。如放入大笼饲养,须经过板笼驯化上食后,再放人较大中笼(100厘米长、60厘米宽、70厘米高)饲养一段时间,发现吃食不爽的继续填喂,直到体况健壮,再放入大笼,2米高、4米长、3米宽的大笼可饲养30只左右。笼顶要有1/3遮雨,多设较低的栖架。蓝点颏畏寒,冬天气温低于0℃时要在室内饲养,鸟笼要放到室内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在室外应选择避风向阳之处悬挂。

查看全部

鸫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岛鸫是鸫科、鸫属中型鸟类。雄性头部和脸完全是浅灰色或浅棕褐色。…
  • 白腹短翅鸲是鹟科、短翅鸲属小型鸟类,体长16-19厘米。翅短,尾长、呈凸状。…
  • 嘲鸫科属于一种鸟纲动物,已经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多分布于北美地区。
  • 白眉歌鸫,是雀形目鸫科鸫属鸟类。体型略小并具有褐色斑点的歌鸫,上体橄榄褐色,眉纹白色,脸部斑驳,…
  • 斑鸫又名穿草鸡、窜儿鸡、斑点鸫、傻画眉,是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斑鸫体长约25厘米的黑白色鸫,…
  • 旅鸫是雀形目、鸫科的鸟类,共有7个亚种。体形较大;嘴形较窄,嘴长几为头长的一半;嘴须发达;翅形尖,…
  • 赭红尾鸲:小型鸟类,体长13-16厘米。雄鸟前额、头侧、颈侧、颏至胸概黑色,头顶和背灰色或黑色,…
  • 新疆歌鸲是雀形目鹟科歌鸲属鸟类,又名夜莺,夜歌鸲。成鸟全头顶和头侧淡棕褐色,眼先微微泛白,…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