楔尾丽椋鸟(学名:Lamprotornis acuticaudus)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为垂羽所盖。翅长适中,初级飞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状,尾羽12枚。脚长而强健,前缘具盾状鳞。雌雄形态相似;幼鸟体羽具纵纹。栖息地是开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丛地区。主食为植物果实和浆果,亦兼食昆虫;营巢于树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缝洞中。每年仅秋季换羽。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赞比亚。
基本信息
楔尾丽椋鸟 楔尾丽椋鸟21~25厘米,雄性体重68~73克,雌性体重65~68克,属中型鸟类。成鸟顶帽、后枕、颈、翕、背部和尾覆羽形成虹彩绿色;耳羽蓝绿色;而下体的大部分(颏,喉,胸,尾下覆羽)呈明亮的绿色;腹部和侧面有淡蓝色光泽;翅膀亮绿色,和紫色的肩部及翼侧的青铜色调形成对比。覆羽有深蓝色斑点;尾羽有一些交叉形图案的亮绿色。虹膜红色,腿和嘴黑色。两性类似,但有橙色而非红色的光圈。
幼鸟羽毛暗淡,特别明显的是头部有鳞片状外观和灰色的羽毛,翅膀和尾巴的羽毛都或多或少具有光泽。
主要栖息于开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丛地区,常见于热带地区。晚上栖息在树枝间,也生活在村庄附近的芦苇丛或灌木棘丛。
一般集20只左右的小群。在干燥的季节,会进行短途迁移,特别是在扎伊尔南部的鸟群。由于特殊的锯齿状翅膀,飞行时相当嘈杂。这些鸟喜欢在地面跳跃移动或行走。吃水果和浆果等植物性食物,夹竹桃和月桂。亦兼食昆虫,甲虫,黄蜂,蚱蜢,蚂蚁。当一棵树上有许多水果时,它们会停留很长一段时间,并将吞食的种子播落到地面,从而促进其扩散。
繁殖期在安哥拉是8月至10月;在赞比亚是10月和11月;在纳米比亚是1到3月;在扎伊尔南部是从8月份开始。营巢于树洞中,一般是啄木鸟啄的树洞,也利用旧巢。巢用草、树叶和羽毛等内衬。每巢产3~5枚卵,由雌鸟单独孵化13或14天。幼鸟留巢期为23天,小鸟最初的食物是昆虫,水果和浆果。每年仅秋季换羽。
楔尾丽椋鸟分布图 分布于安哥拉、博茨瓦纳、刚果民主共和国、纳米比亚、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和赞比亚。
中文名称
拉丁学名
1.
楔尾丽椋鸟指名亚种
Lamprotornis acuticaudus acuticaudus
2.
楔尾丽椋鸟纳米比亚亚种
Lamprotornis acuticaudus ecki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紫翅椋鸟是椋鸟科椋鸟属动物,全长约20-24厘米,是中等体型的椋鸟。体羽新时为矛状,…
丝光椋鸟是雀形目椋鸟科椋鸟属鸟类。身长23厘米左右。羽长而尖细。…
栗头丽椋鸟体长18~19厘米,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
长尾丽椋鸟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
椋鸟属:是雀形目、椋鸟科的1属。包括一些重要的食虫鸟类,翅较尖,尾短而呈平尾状,体形适中,…
鹩哥是雀形目椋鸟科鹩哥属鸟类。成鸟主体黑色,…
楔尾丽椋鸟属中型鸟类,体形大小适中。嘴形几直而尖,嘴缘平滑或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须或存或缺如。…
粉红椋鸟:中等体型,成鸟体长19-22厘米,体重60-73克,飞羽、尾羽为亮黑色,雌鸟与雄鸟毛色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