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耳兰(拉丁学名:Haemanthus albiflos jacq.)是石蒜科,网球花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虎耳兰株高可达20厘米,根茎缩短成扁球形,具节。叶片从基部抽出,对生,开展,宽大,通常排列整齐。肉质叶肥厚,常绿全缘,自鳞茎上方短茎上抽出,伞形花序顶生,花白色,先端成舌状,具微绒毛,
虎耳兰原产非洲南部,性喜温暖、湿润及半阴环境,要求微酸性沙质壤土或泥炭土。耐寒性差,夏季宜半阴,冬季越冬温度不得低于5℃。
虎耳兰叶片终年常绿,姿态优美 ,开花时白色花丛顶端着生黄色的花药,鲜艳醒目,适合室内盆栽欣赏。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虎耳兰 多年生草本。鳞茎球形,直径4-7厘米。叶3-4枚;叶柄短,鞘状;叶片长圆形,长15-30厘米,主脉两侧各有纵脉6-8条,横行细脉排列较密而偏斜。花茎直立,实心,稍扁平,高30-90厘米,先叶抽出,淡绿色或有红斑;伞形花序具多花,排列稠密,直径7-15厘米,下有佛焰苞状总苞1轮,总苞片3-多枚;花白色。
花纤细;花被管圆筒状,长6-12毫米;花被裂片线形,长约为花被管的2倍;雄蕊着生于花被管喉部,长于花被裂片或有时伸出很长。花丝丝状,花药黄色较小,长圆形,丁字形着生;子房下位,球形,3室或开花期退化为1室,花柱丝状,柱头不裂或微3裂。浆果球形或长圆形,鲜红色;种子球形,暗灰褐色。花期为夏季。
虎耳兰 虎耳兰喜阳光、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它较耐旱,不耐寒,生长适温15-25℃,要求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壤土。
栽培虎耳兰的基质可用泥炭、腐叶土和河沙混合调匀而成。生长季节,每月施一次腐熟的饼肥,再适当补充磷肥。冬季休眠以后可重新换盆及分株。在寒冷地区要移入温室养护,保证最低温度为5℃,否则易受冻害。
虎耳兰原产非洲热带,中国引种栽培。
虎耳兰
播种繁殖:虎耳兰的种子于花后2个多月成熟,可直接盆播,播后15天发芽,实生苗需4年至5年才能开花。
分株繁殖:虎耳兰的小鳞茎发育缓慢,一般2年至3年分株一次,在春季换盆时托出母株,掰开分栽即可。
组培繁殖:虎耳兰的幼嫩叶片细胞具有旺盛的分生能力,不需形成较大的愈伤组织块,在较小的愈伤组织块上就可形成不定芽,而后生的不定芽可从不定芽的基部不断发生,形成不定芽丛。这与很多其它球根花卉的组培情况相似。
虎耳兰 土壤:虎耳兰适宜于生长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中,可选择用泥炭、腐叶土和河沙混合调匀而成,生长期每旬施肥1次。
浇水:虎耳兰要见表土干燥后再浇水,切忌雨淋、积水,会引起鳞茎腐烂。夏秋季盆土过干,则影响叶片生长。冬季有短期半休眠状态,应减少浇水。
光照:虎耳兰需要较好的光照环境,夏季要遮荫,其他季节要加强光照,过于荫蔽不仅叶片变薄,还会影响开花及整株姿态。
温度:虎耳兰的生长适温夜间为10-12℃,白天为16-21℃。夏季宜半阴,花期需凉爽,秋末鳞茎休眠越冬,不得低于5℃,并保持土壤干燥。
生长期常见叶斑病危害,用50%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喷雾防治。
虎耳兰 虎耳兰又名白花虎耳兰,白花网球花,白花画刷花,虎耳兰既可观花又可观叶,中国上海地区初冬开花,花期可长达2个月,其花、叶娇嫩,秀丽大方,植株周年常绿,非常适于室内盆栽观赏。
虎耳兰肉质叶肥厚,四季常青,叶片尖端成舌状,具有细小的绒毛,酷似虎耳,故名虎耳兰。是家居装饰的特色花卉之一,整体高度不高,主要以欣赏叶片为主。可以放在客厅、书房、阳台等地方,绿色的色调很清新,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感觉,让人身心愉悦。
虎耳兰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在中医当中是一种很好的药材。它对多种毒素有很好的解毒效果。对于一些比较特别的毒素,在虎耳兰的作用下也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如果不慎中毒,可取适量的虎耳兰,直接捣碎,涂抹在中毒的部位上。
虎皮兰白天吸收二氧化碳,制造氧气,可以净化室内的空气,适合放在客厅、书房、阳台等地方,晚上会释放二氧化碳,不适合放在卧室,卧室是忍休息的地方,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影响,建议晚上最好不要吧虎耳兰放在卧室里。特别是北方的冬天,门窗紧闭,暖气保暖,空气本来就不流畅,再加上虎耳兰在夜里释放的二氧化碳,对人的身体健康十分的不利。
雪花莲是石蒜科的一种植物。具有鳞茎,叶线形。花茎直立,在花茎顶端著生有一朵花,花下垂,钟形;花白色…
葱属是百合科下的一个属。多年生草本,绝大部分的种具特殊的葱蒜气味;具根状茎或根状茎不甚明显;地下部分的肥厚叶鞘形成鳞茎,鳞茎形态多样,从圆柱状直到球状;须根从鳞茎基部或根状茎上长出,通常细长,在有的种中则增粗,肉质化,甚至呈块根状。叶形多样,从扁平的狭条形到卵圆形,从实心到空心的圆柱状,基部直接与闭合的叶鞘相连;花两性,极少退化为单性;花被片6,排成两轮,分离或基部靠合成管状;雄蕊6枚,排成两轮,花丝全缘或基部扩大而每侧具齿。蒴果室背开裂。种子黑色,多棱形或近球状。约有500种,分布于北半球。中国有110种,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生于干旱地区的种类较多,但有的种类则生于荫湿的沟边林下或多水的草甸上。葱属类植物多被作为蔬菜、药用和观赏植物,同时在农业、养殖业及医药业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该属的不少种类可以食用,有的种类已作为蔬菜长期广泛栽培,如蒜、葱、韭、藠头、洋葱等等。有的种类亦可作药用,如薤白、蒜、韭、葱等等的鳞茎或种子。
陕西石蒜草本,地生。鳞茎近球形;叶带状;伞形花序,有花5-8朵,白色,花被裂片腹面散生少数淡红色条纹,…
chives是一个英语单词,读音是英 [tʃaɪvz] 美 [tʃaɪvz],可以用作名词,…
北葱是百合科葱属植物,鳞茎常数枚聚生,卵状圆柱形,粗0.5-1厘米;鳞茎外皮灰褐色或带黄色,皮纸质…
鹿葱草本,1959年由Maxim命名;地生。鳞茎卵形。秋季出叶,叶带状,顶端钝圆。伞形花序,有花4…
薤白 (学名:Allium macrostemon Bunge),又名小根蒜、团葱、独头蒜等,…
夏雪片莲,是石蒜科雪片莲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为鳞茎卵圆形,叶数枚,基生,绿色,线形;花茎中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