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荚囊蕨

荚囊蕨(学名:Struthiopteris eburnea (Christ) Ching)是乌毛蕨科、荚囊蕨属植物。植株高18-6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先端纤维状,边缘全缘或偶有少数小齿牙,棕色或中部为深褐色,有光泽,厚膜质。叶簇生,二形。叶坚革质,干后暗绿色或带棕色,无毛,上面有时呈皱褶状;叶轴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纵沟。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而较狭;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主脉与叶缘之间,沿主脉两侧各1行,几与羽片等长,但不达羽片基部及先端;囊群盖纸质,拱形,与孢子囊群同形并紧孢子囊群,开向主脉,宿存。

分布于中国安徽(铜陵)、湖南(龙山)、湖北(咸丰、宜恩)、四川(峨眉山、城口、峨山、宝兴、南川、灌县)、贵州(贵阳、德江、大定、平塘、石矸、独山、遵义、务川、安顺)、广西(龙胜)、福建及台湾。生长于海拔500-1800米的溪边岩石上。

荚囊蕨是中国西南境内海拔1800米以下阴湿环境下镁质石灰岩的指示植物。荚囊蕨叶形美观,特别是新叶呈桃红色,使人赏心悦目,适于配置山石盆景,也可作盆栽观叶。全草可药用,性味甘、涩,凉。入肺、心、肝、膀胱四经。利尿通淋、凉血化瘀、解毒疗疮。用于淋证、跌打损伤、疮疖痈肿。

植株高18-60厘米。根状茎直立,粗短,或长而斜生,密被鳞片;鳞片披针形,长约6毫米,先端纤维状,边缘全缘或偶有少数小齿牙,棕色或中部为深褐色,有光泽,厚膜质。叶簇生,二形;柄长3-24厘米,粗1-2毫米,禾秆色,基部密被与根状茎上同样的鳞片,向上渐变光滑;叶片线状披针形,两端渐狭,长14-45厘米,中部以上宽2-(-6)厘米,一回羽状;羽片多数,篦齿状排列,下部羽片向基部逐渐缩小,基部一对成为小耳形,向上的羽片为状披针形,长1.5-3厘米,宽4-6毫米,尖头,基部与叶轴合生,边缘全缘,干后略内卷,平展,彼此接近或略疏离。叶脉不明显,在羽片上为羽状,小脉斜向上,二叉,不达叶边。叶坚革质,干后暗绿色或带棕色,无毛,上面有时呈皱褶状;叶轴禾秆色,光滑,上面有浅纵沟。能育叶与不育叶同形而较狭;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主脉与叶缘之间,沿主脉两侧各1行,几与羽片等长,但不达羽片基部及先端;囊群盖纸质,拱形,与孢子囊群同形并紧孢子囊群,开向主脉,宿存。 其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浓缩期有33个双价体,每个孢子囊产生64个孢子,是个有性生殖的二倍体。

荚囊蕨近似宽叶荚囊蕨(Struthiopteris hancockii (Hance) Tagawa),叶片同为一回羽状;羽片都是多数,呈篦齿状排列。不同在于荚囊蕨叶片线状披针形,两端渐狭,长14-45厘米,中部以上宽2-(-6)厘米,孢子囊群同形并紧孢子囊群,开向主脉,;而宽叶荚囊蕨叶片阔披针形,长30-40厘米,中部宽5-8厘米,短渐尖头或急尖头,基部变狭,孢子囊群线形,着生于主脉与叶缘之间。

荚囊蕨生长于海拔500-1800米的溪边岩石上。 只生长在岩石的表面或缝隙中,多分布于沟边、泉旁、峡谷或北向的陡壁上。喜阴湿环境。土壤要求疏松透水略带碱性。 在贵州广布于石灰岩山地,生于海拔400-1650米的石灰岩石壁上,常可大片成群。

分布于中国浙江(淳安、石林)、安徽(铜陵)、湖南(龙山)、湖北(咸丰、宜恩)、四川(峨眉山、城口、峨山、宝兴、南川、灌县)、贵州(贵阳、德江、大定、平塘、石矸、独山、遵义、务川、安顺)、广西(龙胜)、福建及台湾。

荚囊蕨以分株或孢子繁殖。盆裁用土可用等量的腐叶土、沙和壤土混合配成。光滑的叶片能耐一定干燥,空气湿度保持50-60%为好,生长季节水肥供应要充分,经常擦拭叶面以保持叶面光洁美观,每周施1次薄肥。冬季减少浇水,水分过大会使根系腐烂。

生态:荚囊蕨是中国西南境内海拔1800米以下阴湿环境下镁质石灰岩的指示植物。

观赏:荚囊蕨叶形美观,特别是新叶呈桃红色,使人赏心悦目,适于配置山石盆景,也可作盆栽观叶。

药用:全草可药用,性味甘、涩,凉。入肺、心、肝、膀胱四经。利尿通淋、凉血化瘀、解毒疗疮。用于淋证、跌打损伤、疮疖痈肿。

化学成分:荚囊蕨含有黄酮、萜类及甾醇、糖、酚、氨基酸、蛋白质、挥发油、内酯、香豆素等化学成分,其中糖和苷类的含量较丰富。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近危(NT)。

乌毛蕨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笔筒树 R. M. Tryon),又名多鳞白桫椤、蛇木 、兰盆笔筒树、笔桫椤、鳞片桫椤、山棕蕨、 山过猫心,为桫椤科白桫椤属的植物。笔筒树茎干可达6米多,胸径约15厘米。分布在菲律宾、日本、中国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生长于海拔1500米的地区,多成片生于林缘、路边或山坡向阳地段中,树干修长,叶痕大而密,异常美观。笔筒树在约3亿6000年前就已存在,被称为“活化石”。
  • 毛轴碎米蕨是凤尾蕨科、碎米蕨属植物。植株高10-30厘米。根状茎短而直立,被栗黑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
  • 欧洲凤尾蕨是凤尾蕨属、凤尾蕨组草本植物。模式标本采自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地区。
  • 白羽凤尾蕨是凤尾蕨科,凤尾蕨属蕨类植物,植株高可达50厘米。根状茎细长,斜升或横卧,叶密生,二型;…
  • 线蕨 Noot.),是水龙骨科薄唇蕨属常绿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状茎横走,被盾状着生的鳞片;叶远生,…
  • 江南星蕨 C. M. Kuo),是水龙骨科瓦韦属植物。根状茎长而横走,顶部被鳞片,鳞片棕褐色,叶远生,…
  • 全缘贯众 Presl)是鳞毛蕨科贯众属植物,植株高30-40厘米。根茎直立,密被披针形棕色鳞片。…
  • 新月蕨 Holttum)是金星蕨科,新月蕨属土生中型蕨类植物。植株高达可达120厘米。根状茎长而横走,…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