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茼蒿(学名:Crassocephalum crepidioides (Benth.) S. Moore)是菊科,野茼蒿属直立草本植物,高可达120厘米,茎有纵条棱,叶膜质,叶片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顶端渐尖,基部楔形,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总苞钟状,基部截形,总苞片线状披针形,小花全部管状,两性,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7-12月开花。
分布于中国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藏。山坡路旁、水边、灌丛中常见,海拔300-1800米。泰国、东南亚和非洲也有。是一种在泛热带广泛分布的一种杂草。
该种全草入药,有健脾、消肿之功效,治消化不良、脾虚浮肿等症。嫩叶是一种味美的野菜。
(概述图参考来源:中国自然标本馆 )
基本信息
野茼蒿植株 直立草本,高20-120厘米,茎有纵条棱。
无毛叶膜质,椭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重锯齿,或有时基部羽状裂,两面无或近无毛;叶柄长2-2.5厘米。
头状花序数个在茎端排成伞房状,直径约3厘米,总苞钟状,长1-1.2厘米,基部截形,有数枚不等长的线形小苞片;总苞片1层,线状披针形,等长,宽约1.5毫米,具狭膜质边缘,顶端有簇状毛,小花全部管状,两性,花冠红褐色或橙红色,檐部5齿裂,花柱基部呈小球状,分枝,顶端尖,被乳头状毛。
瘦果狭圆柱形,赤红色,有肋,被毛;冠毛极多数,白色,绢毛状,易脱落。花期7-12月。
野茼蒿喜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壤,常生于海拔300-1800米荒地路旁、水旁或灌丛中。 山坡林下、灌丛中或水沟旁阴湿地上。
中国分布云南,四川,重庆,湖北,贵州,广东,广西,海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香港,澳门,西藏,甘肃。泰国、东南亚和非洲也有分布。
野茼蒿以种子繁殖为主。
采种处理:于9-10月在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上采种。种子为小瘦果,上有许多白色冠毛,非常轻,容易随风飘走。采收时,在野茼蒿植株附近铺一块塑料薄膜,将植株轻压其上敲打,种子脱落。然后,去掉种子中的枝叶、杂质等,摊放于簸箕中晾干。将晾干了的种子储藏于干燥、通风、凉爽的地方,翌年春季播种。野茼蒿种子的寿命只有1年,陈种子发芽率很低。
播种育苗:3月上旬播种育苗。苗圃最好选向阳、土壤肥沃、土层深厚、灌溉方便的地块。先翻地、耙平,做成宽1米、长6-10米的畦,将畦面土耙细、整平,再用扫帚拍实,然后用机动喷雾器播种,随即用洒水壶浇透水1次,搭塑料小拱棚保湿、保温。
苗期管理:播种后7-9天开始发芽,苗出齐后进行第1次除草。当苗高4-5厘米时进行第2次除草,并间苗,每隔3-5厘米留壮苗1株,结合间苗施稀薄人畜粪水1次,或用0.1%尿素水溶液喷雾于植株,以促幼苗生长健壮。
选地整地:定 野茼蒿 植地最好选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黄壤土、沙壤土。选好地后翻地,结合整地,每亩(667平方米)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2500千克,翻入土中作基肥,然后做成宽1米、长7-10米的平畦。
小苗移栽:4月中旬,当苗高10厘米左右时移栽。栽前按株、行距30×30厘米挖穴,每穴栽苗1株,栽后用人畜粪水浇定根肥1次,以提高成活率。
田间管理:⑴中耕除草,5月上中旬、6月上旬、7月上旬各进行1次中耕除草。⑵追肥,野茼蒿喜肥,要结合中耕除草,用人畜粪水追肥1次。⑶摘花蕾,花蕾会影响野茼蒿的食用价值、抑制侧枝生长、缩短采收期及提高产量,因此,要随时摘除花蕾。
野茼蒿一般无病害发生,虫害也很少,偶见白翅叶蝉为害。
农业防治:科学管理水肥,合理施用氮、磷、钾肥。铲除地边杂草。
化学防治:在1-2代成虫迁飞高峰期和低龄若虫高峰期用药剂防治。每亩用10-30克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50克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或200-250克10%叶蝉散可湿性粉剂,对水30千克喷雾,主喷植株下部,要从地块四周向中间喷施,以防害虫逃逸。
野筒篙味辛,性平。有健脾消肿、清热解毒、行气、利尿功效。治感冒发热、痢疾、肠炎、尿路感染、乳腺炎、支气管炎、营养不良性水肿等症。
岩参,中药名。为胡椒科植物岩参Piper pubicatulum C.DC.的藤茎及叶。分布于云南…
栌菊木是菊科,栌菊木属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4米。枝粗壮,常扭转,叶片厚纸质,长圆形或近椭圆形,…
川木香,中药名。为菊科植物川木香Vladimiria soulieiLing或灰毛川木香Vladi…
金玉菊又名白金菊,原产非洲南部,为菊科千里光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植株匍匐或攀援向上生长,茎圆,红…
大滨菊 DC.)是菊科,滨菊属多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株高可达70厘米,全株光滑无毛。茎直立,被长毛,…
柔毛艾纳香 DC.)是菊科艾纳香属的植物。分布在巴基斯坦、非洲、尼泊尔、锡金、缅甸、阿富汗、斯里兰卡、印度、不丹、台湾岛、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浙江、江西、云南、湖南、四川、广西、广东、贵州等地,生长于海拔400米至900米的地区,常生于田野或空旷草地。
筒叶菊是菊科、千里光属植物。亚灌木。植株肉质多浆,茎较短,非常多。叶基生,呈莲花座状排列,叶细圆简形,…
黄鹌菜 DC. )菊科黄鹌菜属一年生草本,根垂直,须根多;茎直立,单生或少数簇生,茎基部或上部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