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炭母,中药名。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其味辛、苦,性凉;有毒。有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之功效。用于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癌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基本信息
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地上部分。
味微酸、微涩,性凉。
清热解毒,利湿消滞,凉血止痒,明止退翳。
用于痢疾,消化不良,肝炎,感冒,扁桃体炎,咽喉炎,白喉,百日咳,角膜云翳,乳腺炎,霉菌性阴道炎,白带,疖肿,小儿脓疱,湿疹,毒蛇咬伤。
1、皮肤风热,流注关节,痈肿疼痛:用火炭母草叶,捣烂于垍器中,以盐酒炒,敷肿处,经宿一易。(《普济方》)
2、急慢性菌痢:火炭母、野牡丹各60g。水煎,每日一剂,分三次服。对慢性菌痢,可以同样剂量做保留灌肠,每日2次,7~10天为一疗程。(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
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水洗。
采收,鲜用或晒干。
火炭母草,多年生草本,长达1m。其茎扁圆柱形,有分枝,长30-2500px,节稍膨大,下部节上有须根;表面淡绿色或紫褐色,无毛,有细棱;质脆,易折断,断面灰黄色,多中空。叶互生,多卷缩、破碎,叶片展平后呈卵状长圆形,长5-10m,宽2-112.5px,先端短尖,基部截形或稍圆,全缘,上表面暗绿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近无毛;托叶鞘筒状,膜质,先端偏斜。气微,味酸、微涩。常生于山谷、水边、湿地。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本草品汇精要》:“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
[1-3]
蓼属是蓼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蓼的叶子为披针形,花为淡红色或绿色。果实成卵形,扁形。茎叶有辣味。…
长箭叶蓼,为蕨类植物门、蓼科、蓼属的一种植物。
头花蓼 H. Gross),是蓼科蓼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0~15厘米。茎匍匐。叶卵形或椭圆形,…
丛枝蓼,又名簇蓼,平卧或斜生草本植物,属石竹亚纲、蓼科、蓼属植物,多生长于溪边或阴湿处,…
蓼子草 Migo)是蓼科,蓼属植物。一年生草本,茎自基部分枝,平卧,丛生,节部生根,…
长鬃蓼 Kitag.)是蓼科、蓼属植物。一年生草本; 茎:\t茎无毛; 叶披针形或宽披针形,先端尖,…
酸模叶蓼 Delarbre),是蓼科蓼属的一年生草本。株高可达90厘米;茎直立,分枝,…
蓼,是蓼科、蓼属植物的总称,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约230种,广布于全世界,主要分布于北温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