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单花荠

单花荠单花荠属于十字花科,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单花荠

别名:

无茎芥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目:

罂粟目

亚目:

白花菜亚目

科:

十字花科

族:

南芥族

属:

单花荠属

分布区域:

产青海、四川西…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木,茎短缩,植株光滑无毛,高 (3-) 5-15厘米;根粗壮,表皮多皱缩。叶多数,旋叠状着生于基部,叶片线状披针形或长匙形,长2-10厘米,宽 (3-) 5-8 (-20) 毫米,全缘或具稀疏浅齿;叶柄扁平,与叶片近等长,在基部扩大呈鞘状。花大,单生,白色至淡蓝色;花梗扁平,带状,长2-10厘米;萼片长卵形,长3-5毫米,宽2-3毫米,内轮2枚基部略呈囊状,具白色膜质边缘;花瓣宽倒卵形,长5-8毫米,宽3-7毫米,顶端全缘或微凹,基部稍具爪。短角果宽卵形,扁平,肉质,具狭翅状边缘。种子每室2行,圆形而扁,长1.8-2毫米,宽约1.5毫米,褐色;子叶缘倚胚根。花、果期6-9月。


生长环境

生于山坡潮湿地、高山草地、林内水沟边及流水滩,海拔3500-5400米。


分布范围

主要产于青海、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印度、不丹、锡金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锡金。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民间用全草内服退热、治肺咯血,并解食物中毒;外用治刀伤。


主要变种

多年生矮小高山草本,茎短缩,高2-5厘米。叶片宽线形,长1.5-3厘米,宽1-3毫米,全缘或偶具1对细齿,光滑无毛或具白色扁刺毛。花小,白色,单生;萼片宽椭圆形,长2-3毫米,宽1-2毫米,顶端具稀疏白色扁刺毛;花瓣倒卵形至宽楔形,顶端全缘或微凹,基部具爪,长4-6毫米,宽2-3毫米,短角果卵形,长3-5毫米,宽2-3毫米。种子细小;子叶缘倚胚根。花、果期5-7月本变种区别于原种的主要特征是萼片及叶片具稀疏白色扁刺毛。。


药用信息

【药名】:单花荠

【拼音】:DANHUAQI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十字花科植物单花荠的根、全草。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清肺止咳、活血止血。

【主治】:用于咽喉肿痛、肺热咳嗽、咯血、刀伤出血、衄血。

【性味归经】:苦、辛,寒。入心、肺、肝、胃四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

【别 名】:无茎芥(中国高等植物图鉴)、高山无茎芥(甘肃中草药)、高山辣根菜(青藏高原药用植物图鉴)、苏罗尕布(藏名)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甘肃、青海、四川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西藏。

【拉丁名】:Pegaeophyton scapiflorum ( Hook.F. Thoms. ) Merq et Shaw-Cochlearia scapiflorum Hook,f. Et Thoms.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植物志》。

查看全部

单花荠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