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禾草。秆直立,丛生,高50-100厘米,节被长柔毛。叶鞘具脊,长于节间,被柔毛;叶舌膜质,长0.5-1.5毫米;叶片线形,长10-25厘米,宽5-8毫米,两面被柔毛。总状花序3-6枚,长5-10厘米,互生于长3-8厘米的主轴上,形成总状圆锥花序,分枝腋间具长柔毛;穗轴宽约1毫米;小穗柄长0.5或1毫米;小穗椭圆状倒卵形,长2.6-2.8毫米,宽约2.2毫米,散生微柔毛,顶端圆或微凸;第二颖与第一外稃相等,膜质,具3脉,边缘有明显微柔毛。第二外稃等长于小穗,革质,具光泽。花果期5-10月。染色体2n=20(Moriya A.,Kondo, 1950),40 (Tateoka,1954)。
基本信息
多年生禾草 。秆通常丛生,稀为单生,直立或倾斜,高25~50厘米,具2~3节,节有柔毛。叶鞘松弛,具脊;叶舌褐色,长0.5~1毫米。叶片条状披针形,长5~20 厘米,宽4~8毫米,两面密被柔毛。总状花序3~6枚,呈总状排列于主轴上,小穗近圆形,较稀疏地以2~4行排列于穗的一侧,长约2.5毫米,边缘被微毛,稀无毛;第一颖缺。第二颖与第一稃相似;第二外稃薄,革质,灰白色,细点状粗糙,边缘卷包风稃。
茎:秆直立或基部极短的斜倚,秃净,罩生或分枝。
叶:扁平或内卷,长6-50厘米,宽4-12毫米,先端渐尖,基部收窄或近心形,两面密被疏长毛,稀有秃净的;叶鞘秃净或密被疏长毛。
花:总状花序2-8枚,互生,疏离,长3-10厘米。
果:穗轴扁平,宽1.5-3毫米,边缘粗糙,腋间有白疏毛;小穗圆形,长2-3毫米;第二颖与不孕小花的外稃等长,5脉,秃净或被柔毛;不孕小花的外稃近边缘有皱纹,有脉5条;结实小花的外稃拱凸状,薄革质,边缘窄内卷,包围着内稃。秋间抽穗。
生于荒野潮湿草地。
产江苏、浙江、台湾、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省区;日本、朝鲜均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