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纹腹小鸮(学名:Athene noctua)属鸮形目鸱鸮科小鸮属,英文名 Little Owl(小鸮)。是体型很小的猫头鹰。分布于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印度、缅甸、中南半岛和伊朗等地,在中国仅分布于四川的宝兴和雅江等地。体长20-27.5厘米,上体为沙褐色或灰褐色,并散布有白色的斑点。下体为棕白色而有褐色纵纹。捕食昆虫、蚯蚓、两栖动物以及小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善奔跑。部分地昼行性。矮胖而好奇,常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常立于篱笆及电线上。能徘徊飞行。繁殖期一般为5-7月。为联合国《濒危野生动物名录》其中一种,中国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基本信息
纵纹腹小鸮体长20-26厘米,面盘和领翎不明显,无耳羽簇。头顶平,眼亮黄而长凝不动。浅色平眉及白色宽髭纹使其形狰狞。上体为沙褐色或灰褐色,并散布有白纵纹及点斑。下体白色,具褐色杂斑及纵纹,腹部的中央到肛周以及覆腿羽均为白色,跗跖和趾则均被有棕白色羽毛,肩上有2道白色或皮黄色横斑。虹膜亮黄色,嘴角质黄色,脚白色、被羽, 爪黑褐色。
常见留鸟,广布于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数地区,高可至海拔4600米。,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灌丛和平原森林地带,也出现在农田、荒漠和村庄附近的树林中。主要在白天活动,常在大树顶端和电线杆上休息。会神经质地点头或转动,有时以长腿高高站起,或快速振翅作波状飞行。好日夜发出占域叫声,拖长而上扬,叫声多变,主要是一种哀婉的声音,在短暂的间歇中不断反复,此外还常有一种尖叫声。 在岩洞或树洞中营巢。通常夜晚出来活动。
食物主要是鼠类和鞘翅目昆虫,也吃小鸟、蜥蜴、蛙等小型动物。在追捕猎物的时候,不仅同其他猛禽一样从空中袭击,而且还会利用一双善于奔跑的双腿去追击。
纵纹腹小鸮分布于欧洲、非洲东北部、亚洲西部和中部、俄罗斯、伊朗、伊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锡金、不丹、蒙古和朝鲜等地。中国分布于新疆、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河南、广西、贵州、陕西、宁夏等地。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广布于中国北方及西部的大多数地区,高可至海拔4600米。
纵纹腹小鸮在各地都是留鸟,并且十分地常见。共有12(或14)个亚种,其中分布于中国的有4个:
亚种 orientalis:分布在新疆西部的喀什及天山地区;
亚种 ludlowi:分布于西藏西部、南部及东部;
亚种 impasta:分布于青海、甘肃及四川;
亚种 plumipes:由甘肃西南部以东至山东,北至大兴安岭。
栖息于低山丘陵,林缘灌丛和平原森林地带,也出现在农田、荒漠和村庄附近的丛林中。
繁殖期为5~7月。雄鸟和雌鸟在黄昏和拂晓时的鸣声增多,活动增强,相互追逐、嬉戏。雄鸟用伸颈耸羽,左右摆动等方式来炫耀雌鸟。通常营巢于悬崖的缝隙、岩洞、废弃建筑物的洞穴等处,有时也在树洞或自己挖掘的洞穴中营巢。每窝产卵2~8枚,通常为3~5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孵卵由雌鸟承担。孵化期为28~29天。雏鸟为晚成性,孵出后双目紧闭,勉强抬头,侧身横躺,全身具有黄白色的绒羽,头大、颈细,嘴峰为肉青色,需要亲鸟喂养45~50天才能飞翔。
雕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 。雕鸮全长55—71厘米,…
东方角鸮,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鸮形目,鸱鸮科的一种鸟类。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CITES附录Ⅱ级。…
长耳鸮是鸱鸮科、耳鸮属鸟类。体长33-40厘米,体重208-326克。是一种中等体型的林地鸮,…
鬼鸮是鸟纲鸱鸮科的鸟类, 全长23-26厘米。共有6个亚种。雌雄羽色相同。额、头顶及枕部褐色,…
褐林鸮是夜行猛禽。喙坚强而钩曲。嘴基蜡膜为硬须掩盖。翅的外形不一,第五枚次级飞羽缺。尾短圆,…
雕鸮是鸮形目鸱鸮科雕鸮属的一种大型鸟类 。雕鸮全长55—71厘米,…
林雕鸮,鸱鸮科生物,大型鸮类,体长约63厘米。外形和雕鸮相似,但体型较小,头上耳簇羽显著,呈黑白二色。…
灰林鸮是鸱鸮科、林鸮属鸟类。体长约40厘米;头大而圆,没有耳羽,面盘明显,橙棕色或黑褐色;上体暗灰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