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树鹊(学名:Dendrocitta formosae)中型鸟类,体长多为31~39厘米。头顶至后枕灰色,其余头部以及颏与喉黑色。背、肩棕褐或灰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白色或白色,翅黑色具白色翅斑,尾黑色,中央尾羽灰色。胸、腹灰色,尾下覆羽栗色。野外特征明显,容易识别。中国还未见有与之相似的种类。
性怯懦而吵嚷,立于低处等待猎物,于地面或树叶间捕食,常在树冠的中上层穿行跳跃。有时吵闹成群或与其他种类混群活动。叫声为粗犷的金属般铿锵声“klok-kli-klok-klikli”。也作粗哑乐音,告警时叽喳作叫。
基本信息
额、眼先、眼上黑色,头的两侧、颏、喉暗烟褐色,头顶至后颈灰色。背、肩棕褐或灰褐色,腰及尾上覆羽灰色或灰白沾褐。翅和翅上覆羽黑色,除第一和第二枚初级飞羽外,所有初级飞羽基部均有一白色斑,在翅上形成明显的白色翅斑,飞翔时更为明显。尾羽黑色或中央一对尾羽暗灰色,端部黑色,外侧尾羽黑色,其最基部亦为灰色。下体颏,喉暗烟褐色,颈侧和胸较淡,两胁和腹灰色或灰白色,尾下覆羽栗色,覆腿羽褐色。虹膜红色或红褐色,嘴、脚黑色。
亚种在细部上有所不同,四川亚种(D.f.sapiens)、华南亚种(D.f.sinica)及海南亚种(D.f.insulae)腰白,尾全黑;指名亚种中央尾羽基部灰色;云南亚种(D.f.himalayensis)腰灰色,尾较长,中央尾羽灰色,仅尾端黑色;海南亚种体型较小,色彩暗淡,初级飞羽白色斑块也小。
大小量度:体重♂70~120克,♀75~125克;体长♂310~391毫米,♀318~393毫米;嘴峰♂28~34毫米,♀29~32毫米;翅♂133~151毫米,♀135~148毫米;尾♂155~232毫米,♀151~210毫米;跗蹠♂26~32毫米,♀25~32毫米。(注:♂雄性;♀雌性)
主要栖息于山地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和次生林,也见于林缘疏林和灌丛。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树栖性,多栖于高大乔木顶枝上,喜不停地在树枝间跳跃,或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喜鸣叫,叫声尖厉而喧闹。
迁徙:留鸟。
主要以浆果、坚果等植物果实与种子为食,也吃昆虫等动物性食物。
原生种分布地: 灰树鹊地理分布 孟加拉、不丹、中国、印度、老挝、缅甸、尼泊尔、巴基斯坦、泰国、越南。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各省区,西至四川、贵州、云南和西藏东南部,东至江苏、浙江,南至广东、香港、福建、海南岛和台湾。
繁殖期4~6月,主要繁殖在山脚平原到海拔2100米的山地森林中,营巢于树上和灌木上,巢由枯枝和枯草构成。每窝产卵3~5枚。卵乳白色或淡红色,偶尔也有淡绿白色,被有灰褐色或红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常常在钝端形成圈状或帽状。雌雄亲鸟轮流孵卵,雏鸟晚成性。
注:表格信息来源参考。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424项 灰树鹊)
全球种群未量化。但据报道称,该物种在原产地较常见或很常见(Madge and Burn 1993)。各地种群数估算如下:中国大陆约有10,000~100,000繁殖对;中国台湾约10,000~100,000繁殖对(Brazil 2009)。
种群趋势:下降。
灰树鹊中型鸟类,体长多为31~39厘米。头顶至后枕灰色,其余头部以及颏与喉黑色。背、肩棕褐或灰褐色,…
家鸦:体长38-42厘米,是一种体型较大的黑色鸦。雌雄相似,通体黑色具紫蓝色金属光泽枕至后颈、颈侧…
白尾地鸦:是一种体形较小的鸦科鸟类,体重102-141克,体长267-312毫米。雄雌同形同色,…
红嘴山鸦,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鸦科鸟类。红嘴山鸦的成鸟通体羽毛纯黑色具有蓝色金属光泽,…
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为雀形目中体形最大的鸟类,…
松鸦:是中型鸟类,共有34个亚种。体长28-35厘米。翅短,尾长,羽毛蓬松呈绒毛状。头顶有羽冠,…
台湾蓝鹊:体长64至65厘米,翼展18至21厘米,尾长约40厘米,尾羽长占了总体长的三分之二。…
冠蓝鸦:体长22-30厘米,体重70-100克,翼展34-43厘米。顶冠明显,羽色为薰衣草蓝或淡蓝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