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黑头噪鸦

黑头噪鸦(学名:Perisoreus internigrans)是鸦科噪鸦属的鸟类,体形似乌鸦但较小。体羽呈黑及灰褐色,通体无鲜亮色调。尾甚短。与北噪鸦的区别在体羽全灰,嘴钝短,两翼、腰及尾少棕色。虹膜褐色;嘴黄橄榄色至角质色;脚黑色。

栖于亚高山针叶林从海拔3050~4300米处。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杂食性鸟类,分布于中国中西部。不常见,为青海东南部、甘肃西部、四川北部及西藏东部的特有种。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黑头噪鸦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纲:

鸟纲

目:

雀形目

科:

鸦科

属:

噪鸦属

种:

黑头噪鸦

亚种:

无亚种

保护级别:

易危 标准

外形特征

黑头噪鸦(图2) 黑头噪鸦身长约30厘米。雄性成鸟:额、头顶、头侧、颈侧、眼先、耳羽及鼻须概黑色;新采标本嘴色向后至上颈色较暗呈不甚明显的半环状斑;肩、背、腰及尾上覆羽黑褐色沾蓝或乌灰色沾褐、最长的尾上覆羽沾棕褐,翅羽黑褐色,羽轴辉黑(江达采得一雄鸟一侧初级覆羽第1枚纯白色,另一侧具白色缘;青海斑玛采得一雄鸟,初级覆羽一侧有1枚为白色,另一侧有2枚为白色)。尾羽黑褐色,中央尾羽具隐斑,外侧尾羽隐斑不著且愈向外侧隐斑愈少。颏、喉黑色或暗烟灰色;胸、腹、胁辉黑褐色(狐化标本乌灰色沾褐);尾下覆羽浅灰沾淡黄。覆腿羽黑色;腋羽烟灰色。

雌性成鸟:羽色似雄鸟,但颏、喉色较浅淡,尾下覆羽灰色。

虹膜暗褐;嘴角褐,先端和下嘴底部亮乳白色;跗蹠和趾黑褐或角褐色,爪黑色。

大小量度:体重♂100-108克,♀89-94克;体长♂290-315毫米,♀285-308毫米;嘴峰♂23-24毫米,♀22-24毫米;翅♂161-172毫米,♀160-166毫米;尾♂146-166毫米,♀156-165毫米;跗蹠♂40-42毫米,♀40-43毫米。(注:♂雄性;♀雌性)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栖于亚高山针叶林从海拔3050-4300米处。活动于山地针叶林较开阔的地带。


生活习性

多单个或成对活动。成对活动时,二者一前一后的鱼贯飞行于树林间,前后相距不甚远并不时发出鸣叫而相互呼应,鸣声似“ga-a,ga-a”,第1音节重,第2音节较轻。林间飞行时,多直线飞行。每次飞行距离不远,当遇惊时则飞往远处。

杂食性鸟类,主要以蝗虫、金龟甲、金针虫、蝼蛄、蛴螬等昆虫、昆虫幼虫和蛹为食,也吃雏鸟、鸟卵、鼠类、腐肉、动物尸体以及植物叶、芽、果实、种子和农作物种子等。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黑头噪鸦(分布图) 分布于喜马拉雅山-横断山脉-岷山-秦岭-淮河以北的亚洲地区。中国特有。分布于甘肃卓尼,青海东南部斑玛,四川松潘、马尔康、德格,西藏江达。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营巢于树顶部枝杈处,距地高5-20米。巢主要由枯枝构成,内垫有枯草、植物纤维、树皮、草根、毛发、苔藓、羽毛等柔软物质,巢呈碗状。3月开始营巢,4月中下旬开始产卵,每窝产卵2-4枚。卵天蓝色或深蓝绿色、被有褐色和灰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密。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18±1天。雏鸟晚成性,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留巢期26-30天。


保护等级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黑头噪鸦(图3)

黑头噪鸦(图4)

黑头噪鸦(图5)

查看全部

鸦科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白颈鸦:除颈背和胸有一白圈外,其余体羽全黑。 成鸟的后头、翕的上部延伸至上胸白色,这些白羽基部灰色,…
  • 红嘴蓝鹊,别名山鹊、长尾鹊,是鸦科蓝鹊属的一种观赏性较强的大型鸣禽。该物种为体长54~65cm,…
  • 喜鹊:是鸦科、鹊属的一种鸟类。共有11个亚种。体长40-50厘米,雌雄羽色相似,…
  • 黑头噪鸦是鸦科噪鸦属的鸟类,体形似乌鸦但较小。体羽呈黑及灰褐色,通体无鲜亮色调。尾甚短。…
  • 台湾蓝鹊:体长64至65厘米,翼展18至21厘米,尾长约40厘米,尾羽长占了总体长的三分之二。…
  • 黑头噪鸦是鸦科噪鸦属的鸟类,体形似乌鸦但较小。体羽呈黑及灰褐色,通体无鲜亮色调。尾甚短。…
  • 鱼鸦是有一点儿像美洲鸦但这个品种较为瘦小并且拥一身光滑的羽毛。当它们与美洲鸦肩并肩时或是由它们的叫…
  • 红嘴山鸦,是脊索动物门鸟纲雀形目鸦科鸟类。红嘴山鸦的成鸟通体羽毛纯黑色具有蓝色金属光泽,…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