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太阳鱼(学名:Lepomis auritus):是硬骨鱼纲太阳鱼科的物种。体重0.97千克,平均长度12.7-15.24厘米,最长达30.48厘米,颜色鲜艳。相较于同属的其他成员具有较宽的身体和一个更大的嘴。鱼体蓝绿色,腹部有黑色、白色至黄色的散点。
栖息在湖泊,杂草丛生的海岸线和缓慢的河流。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
原产于美洲,已被引入到非洲,南美,亚洲和欧洲。
基本信息
绿太阳鱼体重0.97千克,平均长度12.7-15.24厘米,最长达30.48厘米,颜色鲜艳。相较于同属的其他成员具有较宽的身体和一个更大的嘴。鱼体蓝绿色,腹部有黑色、白色至黄色的散点。背鳍的软棘突部有一个暗点,有时在其臀鳍的后部的有一个点。雌性背外侧昏暗色。未成熟的个体缺乏醒目的彩色图案,取而代之的是纯灰色并且没有带纹。繁殖期的雄性肛门通常有一个橙色的色调,臀鳍、尾、骨盆和后背鳍具生动的黑、橙、白等颜色。绿太阳鱼有腭齿和28-29椎骨。 通常有臀鳍软条9-10(8-11)个。胸鳍射线13-15,鳃耙11-14。
生活在流动缓慢的溪流和池塘,还可以栖息在湖泊,杂草丛生的海岸线和缓慢的河流。可以忍受既浑浊和清澈的水质。
属温水性小体型鱼类,生长适温范围大,可在1-38℃水温状态下生活,水温2℃仍能在自然环境下安全越冬。因此,在我国南方地区完全能自然越冬。它适应性广,食性杂,群体产量高,能自然繁殖。美国将其与蓝鳃太阳鱼杂交,发展的杂交太阳鱼,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绿色太阳鱼由此引起有关人士的重视。
绿太阳鱼原产于美洲,分布于北美中部,从平原东侧的落基山脉和西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包括墨西哥东北部和加拿大东南部。在大多数美国大陆都有存在,除了佛罗里达州。绿太阳鱼已被引入到非洲,南美,亚洲和欧洲。
作为一个外来物种。具有极强的侵入性,属于暖水性鱼类。随着气候变暖,该鱼已经在美国山区冷水溪流中逐渐蔓延。1999年作为观赏和游钓用鱼引入中国,主要在中国的广西、广东地区进行人工养殖。
绿太阳鱼分布图
实验表明,浮游植物、罗非鱼苗、小螺和芜萍是绿色太阳鱼不喜好或不易得的(如罗非鱼苗可能是难以捕捉的对象);枝角类、桡足类、水蚯蚓和摇蚊幼虫是绿色太阳鱼喜好的或是容易获得的;枝角类、水蚯蚓和摇蚊幼虫属最喜欢的食物。溶氧要求 当溶氧量下降到0·5毫克/升时,鱼已浮头,不再摄食饲料;溶氧1·0毫克/升以上,有摄饵行为;溶氧量2·5毫克/升以上,摄食强度较大,最高记录为饲料占鱼体总重量的5·6%。
根据1999年12月至2000年2月间,绿色太阳鱼在水泥池中越冬的表现,证明它抗低温能力比较强(据报道,其最低临界温度为3℃),故可不用加温保护。其间,每日投膨化颗粒饲料。到水温12℃时,绿色太阳鱼仍有摄食行为。
绿色太阳鱼是中国新引进的养殖品种,正在研究其生物学特性。绿色太阳鱼以营养类型来分,属于温和肉食性鱼类。从其食物组成分析,绿色太阳鱼的主要食物为枝角类、水生环节动物以及水生昆虫幼虫;次要食物为桡足类;小螺、小鱼为偶然性食物;而人工配合饲料对绿色太阳鱼来说,应划归“替代食物”的范畴。
绿色太阳鱼的开口饵料为浮游植物、轮虫和小型枝角类。这一特性为发展绿色太阳鱼生产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预计采用常规池塘培育鱼苗的方法,可以解决其鱼苗的饵料问题。
绿色太阳鱼的食性与蓝鳃太阳鱼的食性相类似,蓝鳃太阳鱼鱼苗初期饵料为枝角类和桡足类,而本研究的结果,浮游植物乃绿色太阳鱼开口饵料之一,这方面有些差别,也是饲养绿色太阳鱼的有利因素。 绿色太阳鱼的养殖必将依赖于人工配合饲料的应用,而绿色太阳鱼的营养需要量是今后研究配合饲料的依据,这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其含粗蛋白18.8%,粗脂肪1.15%, 其干物中17种氨基酸的含量高达17.68%,并富含钙、铁、磷、钠、钾等多种微量元素,是水产滋补食品。长期使用太阳鱼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加快新陈代谢,是一种养颜美容的极佳品种。
水产市场销售价格比较稳定,保持在18-22元/斤。而且上市量较少,供不应求。味道鲜美,越来越多的食客对其青睐有加。
中国安庆师范学院的万安、张晓可两位博士进行淠河流域水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在大别山野外调查及研究期间,意外发现一种外貌酷似“鲫鱼”的鱼种。万安说,“当时以为只是偶然发现,但是沿着河流一直往下捕鱼调查,发现全是这种鱼。”村民称,最近两年,家里的鱼塘早已经被这种鱼“占领”,以前养的鱼都已经被这种鱼“吃光了”。经核实,这种鱼就是太阳鱼的一个品种——绿太阳鱼。
绿太阳鱼原产于美国,具有极强的侵入性,属于暖水性鱼类。随着气候变暖,该鱼已经在美国山区冷水溪流中逐渐蔓延。1999年作为观赏和游钓用鱼引入中国,主要在中国的广西、广东地区进行人工养殖。
法新社2013年4月26日报道,日本志贺县官员展开“钓鱼、吃鱼”活动,鼓励人们钓到太阳鱼后不要放生,而是把它们吃掉。志贺县官方网站上还介绍如何将太阳鱼切片,还有炸鱼食谱等食用指南。当地水产官员桑村邦彦说:“这种鱼很好吃。”一家私人公司还推出了“太阳鱼寿司”。 太阳鱼由日本明仁天皇50年前从美国引进。1960年,还是皇太子的他访问美国,芝加哥市长向他赠送太阳鱼作为礼物。这种鱼在美国是一种普通的可食用鱼类,还是伊利诺伊州的州鱼。品尝之后,他发现这种鱼味道鲜美,便在回国后转送给日本一个渔业研究所,希望能够繁育成功,为日本民众增加食物,为餐桌上增添新的美味。由于当时明仁的身份是王储,因此这种鱼一度被称为“王子鱼”。
原产南美洲的圭亚那、委内瑞拉、巴西的亚马逊流域。一般成鱼体长35cm.性格十分凶猛,有时会自相残杀…
多纹条鳅为鳅科条鳅属的鱼类。在中国,分布于伊洛瓦底江水系、龙川江上游等。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腾冲县明…
岩原鲤是鲤科、原鲤属鱼类,俗称岩鲤、黑鲤鱼、墨鲤。体侧扁,略呈菱形;背部隆起,…
头顶覆盖薄皮。须4对,上颌须末端超过胸鳍基部。体无鳞。背鳍刺比胸鳍刺长,后缘具锯齿。胸鳍刺前缘光滑…
触须蓑鲤,Pterois antennata ,鲉科短鳍蓑鲉属的一种鱼类。口大。胸鳍和背鳍鳍棘很…
为冰期自北方南移的残留种。属冷水性山麓鱼类。生活于秦岭地区海拔900—2300m的山涧溪流中,除洪…
眼点丽鱼又称皇冠三间、孔雀鲈,为鲈形目,慈鲷科,丽鱼属一种淡水鱼类。…
蓝点马鲛,鲭科,鲅鱼的1种。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