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搜索

热门搜索






雪雁

雪雁(学名:Anser caerulescens)是雁属中体形大,个体重的鸟类。羽毛洁白,翼角黑色。飞行时双翼拍打用力,振翅频率高。脖子较其他雁类略短长。腿位于身体的中心支点,行走自如。有扁平的喙,边缘锯齿状,有助于过滤食物。有迁徙的习性,迁飞距离也较远。喜群居,飞行时成有序的队列,有一字形、人字形等。为一夫一妻制,雌雄共同参与雏鸟的的养育。

分布于加拿大、中国、格陵兰岛、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联邦、美国等地。

基本信息

中文学名:

雪雁

别名:

雪鹅、白雁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纲:

鸟纲

亚纲:

今鸟亚纲

目:

雁形目

亚目:

雁亚目

科:

鸭科

属:

雁属

种:

雪雁

亚种:

亚种

保护级别:

无危 标准

形态特征

雪雁身长66-84厘米,翼展135-170厘米,嘴锋49.5-58.4厘米,雄雁体重2700克,雌雁体重2500克。寿命25年。双性同形同色,体羽纯白,头和颈有时不同程度的染有锈色,初级飞羽黑色,羽基淡黑色,初级覆羽灰色,翼翅尖黑色,腿和嘴粉红色,嘴裂黑色。亚成体头顶,颈背及上体近灰。有蓝色型个体出现,其头及上颈白色,其余体羽多为黑色,肩部有蓝色斑块。虹膜暗褐色。雪雁身披洁白的羽毛,黑色的翼尖点缀其中,相映成趣,显示出瑰丽多姿。

腿短;颈中;前趾有蹼;拇指短位高;跗鳞网状;羽衣、鸣声及行为两性相似;每年换羽一次;翅中等度长,尖;尾短;均善游泳。

查看全部

栖息环境

雪雁的活动区域主要是苔原。越冬区一般选在沼泽地、沙洲、湿草甸、沿海的农作地及稻茬地。繁殖于北美极地的苔原冻土带,少量繁殖于西伯利亚的朗格尔(Wrangel)岛;越冬于北美洲的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偶见于日本及中国东部。


生活习性

雪雁性喜结群,从数只至几千只不等。在繁殖季节,雪雁兵分几路,在格陵兰岛的西北部、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北部以及西伯利亚的东北部都留下了它们的踪迹。那些非繁殖雪雁则会远离繁殖群体及其所在小河、小溪,另寻一块更加安全的区域,在此换毛,进行迁徙前的准备工作。因为,鸟类的换羽大多是逐渐更替的,使换羽过程不致影响飞翔能力。雪雁的飞羽则为一次性全部脱落,在这个时期内完全丧失了飞翔能力,所以雪雁必须隐蔽于湖泊草丛之中,以防敌害的捕食。

8月末,繁殖雪雁和它的子女们以及非繁殖雪雁聚集一堂,最多可达10000只,稍加停顿,就开始了飞往越冬区的征程。

雪雁是素食主义者,坚硬的喙很适于挖掘地下植物的根,因此,它主要以植物为食。在北极,它主要摄食不同植物的根茎、耕地玉米种子、杂草和木贼属植物。在越冬区,则主要摄食谷物以及庄稼的嫩枝。

群鸟飞行时发出悦耳的高鼻音,似la-luk,远听似幼狗的吠声。

查看全部

分布范围

原产地:加拿大、中国、格陵兰岛、印度、日本、韩国、墨西哥、俄罗斯联邦、美国。

旅鸟:安圭拉、巴哈马、巴巴多斯、比利时、伯利兹、百慕大、保加利亚、古巴、捷克共和国、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德国、洪都拉斯、冰岛、爱尔兰、意大利、哈萨克斯坦、朝鲜民主人民共和国、拉脱维亚、立陶宛、马绍尔群岛、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波多黎各、罗马尼亚、圣皮埃尔和密克隆、西班牙、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维尔京群岛。

雪雁分布图


繁殖方式

每年的5月下旬,雪雁便飞抵阿拉斯加的北极海岸平原,开始筑巢繁殖。巢区通常选择在苔原带地势较高处,里面敷以杂草,6月初产下一窝卵,每窝4-6枚,孵化期22-23天。一旦小雪雁破壳而出,母雁便携其子女们举家迁移至河流、小溪边。因为刚孵出的小雪雁尚无飞行能力,须找一个隐蔽场所来逃避天敌的捕杀。在此期间,许多雪雁家庭会自动联合成一群体,数量可达150-250只。小雪雁在母亲的辛勤抚养下茁壮成长,短短的35-45天,即可展翅高飞了。


亚种分化

雪雁指名亚种

(小雪雁)

雪雁大西洋种

(大雪雁)

查看全部

保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查看全部

雁属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看了又看

热门图片

放大图片+

热门百科

查看全部+
  • 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鸟类,又称黑鹅。头、颈、胸、嘴及脚黑褐色;虹膜褐色;背及两翼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胸侧及胁部多近白色纹;颈部两侧各具一个特征性白色横纹,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幼鸟颈部无白斑,而翅上多白色横纹。黑雁繁殖于北美洲、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在中国安徽也能见其身影。主要栖息在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在冬季里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性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在6-8月,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内守候警诫。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朝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黑雁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 凤头潜鸭又名泽凫、凤头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中型潜水鸭。其体长约40厘米;雌雄均有长的辫状冠羽,…
  • 中华秋沙鸭为鸭科秋沙鸭属的鸟类,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嘴形侧扁,前端尖出,与鸭科其它种…
  • 绿翅鸭是小型鸭类,体长37厘米,体重约0.5千克。嘴脚均为黑色。雄鸟头至颈部深栗色,…
  • 斑脸海番鸭为雁形目鸭科的鸟类,是中型水鸭,身长51-58厘米,翼展79-90厘米,雌鸭体重1100…
  • 鸭是雁形目鸭科鸭亚科水禽的统称,或称真鸭。鸭的体型相对较小,颈短,一些属的嘴要大些。腿位于身体后方…
  • 青头潜鸭,是雁形目鸭科潜鸭属的迁徙性鸟类。雄性头部和颈部为黑色,有绿色光泽,上体为黑褐色,…
  • 黑雁是雁形目鸭科黑雁属鸟类,又称黑鹅。头、颈、胸、嘴及脚黑褐色;虹膜褐色;背及两翼灰褐色;尾下覆羽白色;胸侧及胁部多近白色纹;颈部两侧各具一个特征性白色横纹,在颈前后断开,未能联成颈环。幼鸟颈部无白斑,而翅上多白色横纹。黑雁繁殖于北美洲、西伯利亚极地的苔原冻土带,越冬于南方沿海的草地及河口。在中国安徽也能见其身影。主要栖息在海湾、海港及河口等地,在冬季里大多出现在有耐碱植物生长的湖泊和水库周围,也出现在周围地势低洼的咸水湖和沿海地区,偶尔还出现在农田地里。性活跃,喜集群,常成群活动和栖息。主要以植物性食物为食。繁殖期在6-8月,雌鸟孵卵,雄鸟通常在距巢100米以内范围内守候警诫。雌鸟孵卵时常将头和颈朝地面平伸出去以降低高度。孵化期为22-28天。黑雁被列入中国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
已加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