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花莲子草,拉丁文名:Alternanthera pungens H. B. K. 苋科、莲子草属一年生草本;茎披散,匍匐,有多数分枝,铺在地面20-30厘米,密生伏贴白色硬毛。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顶端圆钝,有一短尖,基部渐狭,两面无毛或疏生伏贴毛;腋生,白色,球形或矩圆形,退化雄蕊远比花丝短,全缘、凹缺或不规则牙齿状;花柱极短。胞果宽椭圆形,长1-1.5毫米,褐色,极扁平,顶端截形或稍凹。花期5月,果期7月。为一归化植物,蔓延很快。花被片顶端变成刺扎人,农民对这种植物极为厌恶。
图片取自中国植物图库
基本信息
一年生草本;茎披散,匍匐,有多数分枝,铺在地面20-30厘米, 刺花莲子草 密生伏贴白色硬毛。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倒卵形,长1.5-4.5厘米,宽5-15毫米,在一对叶中大小不等,顶端圆钝,有一短尖,基部渐狭,两面无毛或疏生伏贴毛;叶柄长3-10毫米,无毛或有毛。头状花序无总花梗,1-3个,腋生,白色,球形或矩圆形,长5-10毫米;苞片披针形,长约4毫米,顶端有锐刺;小苞片披针形,长3-4毫米,顶端渐尖,无刺;花被片大小不等,2外花被片披针形,长约5毫米,凸形,在下半部有3脉,花期后变硬,近基部左右有丛毛,中脉伸出成锐刺,中部花被片长椭圆形,长3-3.5毫米,扁平,近顶端牙齿状,凸尖,近基部左右有丛毛,2内花被片小,凸形,环包子房,在背部有丛毛;雄蕊5,花丝长0.5-0.75毫米;退化雄蕊远比花丝短,全缘、凹缺或不规则牙齿状;花柱极短。胞果宽椭圆形,长1-1.5毫米,褐色,极 刺花莲子草 扁平,顶端截形或稍凹。花期5月,果期7月。
茎披散,匍匐,有多数分枝,伏生白色硬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叶片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圆钝,有一短尖。
头状花序无总花梗,1~3个腋生,白色,球形或长球形,长5~10mm;苞片披针形,长约4mm,先端有锐刺;花被片大小不等,2外花被片披针形,长约5mm,花期后变硬成锐刺,中部花被片长椭圆形,长3~3.5mm,扁平,近顶端牙齿状,凸尖,2内花被片小,凸形,环抱子房;雄蕊5;退化雄蕊远比花丝短,全缘、凹缺或不规则牙齿状。
原产地:南美洲;现广布世界温暖地区。适应能力强,可生长在褐土 刺花莲子草 、铁矾土、半不毛之地、平原、干热河谷等环境下,常见于小溪畔、排水沟道、路边、农家庭院、海边旷地、耕地边、河漫滩、荒地。
南美原产,在福建厦门海边发现。
基本资料
中文学名:刺花莲子草,别名:地雷草
学名:Alternantherapungens
二名法:Alternanthera pungens H.B.K.
原产地:南美洲;现广布世界温暖地区。
刺花莲子草(学名:Alternanthera pungens又叫地雷草)是苋科莲子草属的植物。分布于南美以及中国大陆的福建等地,生长于海拔800米至2,400米的地区,多生在路旁阳地,已由人工引种栽培。中国分布现状:四川西南部、云南、海南、香港、福建南部。刺花莲子草,是苋科一年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分枝多, 有白色硬毛。叶对生,同一对叶不等大,卵形、倒卵形或椭圆状倒卵形 刺花莲子草 。
入侵地:四川西南部,云南,海南,香港,福建南部
入侵时间及地点:1957年在四川芦山首次发现
为害特点:一般性杂草。花被片顶端变成刺后扎人,伤害人畜。
引入扩散原因和危害:1957年在四川芦山首次发现,蔓延很快。农民对这种植物极为厌恶。
控制方法:在结果前铲除。 [4-5]
花被片顶端变成刺扎人,农民对这种植物极为厌恶。
溯源 刺花莲子草
刺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ungens),源于中美洲,50年代初以来先后出现在福建(厦门)和海南(昌江)海边或旷地,其花具刺,成为令人讨厌的杂草。另一种原产热带美洲的A. paronychioides出现在海南(文昌),广东(淇澳岛)(吴德邻,1994)以及台湾(彰化、屏东)(Yang Yuenpo and Liu Hoyih, 1996)。
喜旱莲子草 Griseb.)是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茎基部匍匐,上部斜升,中空,…
莲子草属是苋科的一属。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节腋处疏生细柔毛。叶对生,…
刺花莲子草是苋科、莲子草属一年生草本;茎披散,匍匐,有多数分枝,铺在地面20-30厘米,…
莲子草 R. Br. ex DC.),又名:满天星、虾钳菜、膨蜞菊等,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
莲子草属是苋科的一属。属多年生宿根草本。茎基部匍匐、上部伸展,中空,有分枝,节腋处疏生细柔毛。叶对…
锦绣苋 G. Nicholson),是苋科莲子草属草本植物。头状花序顶生及腋生,…
空心莲子草 Griseb.)是苋科、莲子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基部匍匐,上部上升,幼茎及叶腋有白色…